香港創新科技的未來
香港創新科技的未來

新加坡經歷了多次轉型,由60年代的勞動密集、70年代的技術密集、80年代的資本密集,90年代的科技密集、千禧年代知識密集創新型。反觀香港,由於於我們上一任政府對科技欠缺承擔,在2007年7月1日把「科技」在政策局中除名,我們只能眼巴巴地錯過科技及知識密集創新的轉型。所以我的的科技投入2006年是佔GDP 的0.81%,到2012年也只是佔0.73%,為148億港元(即19億美元),多年來也沒甚進步過。反觀新加坡其科技開支為72億美元,佔GDP 的2.1%,差不多是香港的4倍,怎不教我們汗顏? 可憐是當年有份參與「科技」除名前局長最近出來說三道四,反對創新科技局的設立,難道他希望眼巴巴看著香港被對手拋離、中小企得不到創新發展?  

根據聯合國數據,2003年香港的人均GDP為23,367 美元,比新加坡的22,553 為高,可是從2004年開始,香港的人均GDP 已被新加坡追上, 2012年香港的人均GDP 為36827美元,新加坡則為52141美元。根據2013年世界經濟論壇,新加坡為全球第二,香港則排名第七。進取的香港人,相信也希望未來能夠力爭上游吧?

新加坡的「研究、創新與創業理事會」 (RIE Council),由總理李顯龍擔任主席,總理公署、衛生部、教育部、貿工部、國家研究基金會為成員,制定其科技發展規劃及重大政策。它們的國家研究基金會負責確定科研方向、確定重大專案、研發預算,當中RIE 2015計劃,主題為「亞洲創新資本」,預算用161億星元(約127億美元)推動當地的研究、創新與創業,目標研發經費占其GDP 3.5% (政府投入1%,企業投入2.5%)。回望香港,政府的「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是由財政司長任主席,其主要工作為統籌創新及科技政策的制定及推行工作,並確保在推動各項計畫時能發揮協同效應。商務及經濟局局長擔任副主席。可是香港暫未有為研發投入設定任何具體目標及跨範疇的科技計劃。如果香港希望能追上鄰近地區,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增加本港的科研投入及工商業的知識量是重點任務。

新加坡的經濟政策包括:預算增長迅速、注重人才培養及重視科技與經濟結合,這三點實在是值得香港參考。它同時也關注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如對北極、核電),作為技術儲備。其政府重視中小企業的技術發展,科研局(A*STAR)更會派科技人員到中小企業解決實際生產中的技術難題,技術人員薪金的70%由政府發放,30%由企業負擔。為了協助中小企業培養懂科技的人才,新加坡五年內計畫為企業培養3000名科技人才,付給全部學費,畢業後分配到企業工作兩年。中小企業對薪金在4000元以下員工增資,政府給與40%補貼,為期3年。其「新加坡科學家回國計畫」也希望吸引在海外的新加坡籍科學家回國,提供5年的研究經費(最高新幣3百萬元)。另外,「產業研究生培育計劃」(Industrial Postgraduate Programme)和「研究獎學金積木計劃」(Research Scholarship Block),提供相關人才具產業實務性之研究訓練。這些也是值得未來創新及科技局參考的。

未來社會必需要靠中小企「窮則變、變則通」的豐富彈性及勇於創新的能力去幫助香港抓緊智慧型經濟機遇。參考新加坡的經驗,香港需要創新及科技局,在更高層次支援創意人才創新創業、產業多元化,令香港成為既健全又可持續的均富社會。

原文刊載於《e-zone》2014年5月8日,此為作者提供版本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