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簿仔」的生物認證
「紅簿仔」的生物認證

本文作者為杜遠龍/香港菁英會專業服務研究會主席、互聯網專業協會理事

繼金管局去年9月更新監管政策手冊,今年2月發出問答補充文件,進一步解釋金管局對雙重認證中的第二項認證可利用「客戶的特徵」的預期,會達到的最低標準,相信不少中小銀行也蠢蠢欲動加入生物認證的行列,不讓傳統大行專美。

所謂第二項認證可利用「客戶的特徵」,就是生物認證技術,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配合計算和高科技儀器,採集圖像,轉換成圖形、語音、視頻等多媒體,從中提取出個人獨一無二的特徵,形成數值存進資料庫。

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手型、指紋、臉型、虹膜、視網膜、脈搏、耳廓等和行為特徵,如聲音、步態、按鍵力度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

生物認證技術的原理是,當某人需要鑒定身份時,只要將他個人描述特徵的數值,放到資料庫與在登記時已放入的數值作配對,數值匹配,認證便自動能夠通過。各項生物識別技術中,指紋以及人臉識別是最常見的。

人臉識別系統針對面部不易改變的部位,像突起的眉骨、眼、鼻、口,計算出它們在五官輪廓中的距離,角度和大小,形成數值,存儲到數據庫。換句話說,不會直接把個人特徵的圖片或影像儲存,而是一堆加密的數據。

下次有機會解釋一下生物認證技術中儲存數據的方法,怎樣處理數據平衡安全、便利與私隱。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7年4月12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