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面出現了一隻話題國貨——小米手機,沒太多人在用它,也沒太多人見過它的真身,更沒有大規模的宣傳攻勢,但在智能手機界它已很出名,十個人中有十個對小米手機的疑問都是這句: 「聽講好勁?係咪真係咁勁?」
聲名鵲起,因為它沒得買,要「搶」的。
第一次接觸這牌子,是大半年前一次學生聚會,畢業幾年、已在職場打滾的學生找我飲茶,其中一個拿出她的小米手機,個個爭相傳閱,用家評語是:「勁過iPhone」。
我奇怪,這是一班九十後,理應是對國產貨非常抗拒的一群,但身上最先進的手機,竟用國貨,登時令我對這小米另眼相看。
回去跟外子說起,原來他都有聽聞,只知道這小米沒得賣,要上網搶購,我想: 「這豈非隔山買牛?沒現貨在手試過看過,就大拿拿掏幾千元去買?又不是名牌如iPhone、Samsung,真會有人這樣做嗎?」果然……外子就是其中一個。
他找了一個在內地工作的朋友幫他在網上搶,對,是要搶的,因為小米次次有新機推出,都是秒殺。
手機要搶購添購買欲望
新機到手,不知是不是因為搶回來的關係,覺得它什麼都好。半年後,小米開始流行,電訊公司都加入登記搶購,多了人鑽研,我才知道這種買賣模式原來叫做「飢餓銷售法」。
像一個神話,可望而不可觸,小米的成功,讓我對教養孩子衍生了另一番體會,姑且稱之為「飢餓教養」,以下是一例。
孩子一到假期,總愛跟同學仔互串門子,但每次回來,女兒對友聚的評價幾乎都一樣:「會所好好玩,不過玩玩大家又掛住打機,回到同學家又是打機,好多時間!」
輪到同學仔來我家了,椅子未坐暖,已有同學問我拿我家的Wi-Fi密碼,女兒說:「不要給她們,否則她們又打機了!」
我家沒有電視遊戲更沒有設備齊全的會所,有的是狗一頭、屋三層,任你玩。於是孩子開始設計遊戲,先把幾隻手表幾條項鏈收藏起來,畫一張地圖,地圖內有一個又一個的提示,一班孩子就這樣開始玩起尋寶遊戲。
沒有玩具,只有信手拈來的東西,她們由尋寶玩到海盜,最後更扮起警訊節目來。
物質飢餓激發孩子創意
玩具、物質上的飢餓,反倒激發起孩子的創意。我們小時候去飲茶,幾支牙籤就可以玩一頓飯,今日的孩子,要靠幾千元一部iPad才可收服他/她安坐位上,我們以為用錢買了安寧,其實是用錢賣掉了孩子的本能與創意。
回頭看看小米的飢餓銷售法如何闖出成功路,我們就該知道,教養孩子,不妨也好好把他們餓一餓。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4年5月6日
原圖: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