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展開為期四個月的「家居垃圾徵費」(下稱垃圾徵費)諮詢,諮詢文件提出三個方案,分別為:按「住戶家居廢物體積」、「整幢樓宇廢物重量」和「整幢樓宇廢物體積」收費。早前環保團體世界綠色組織公布一成功訪問過千名市民的民調,發現近一半受訪者支持垃圾徵費,而最多人支持的即為「逐戶按垃圾體積」收費。
任何涉及收費的公共政策,市民最關注的是收費是否「公平」。以垃圾徵費為例,首先必須做到「全民承擔」。有意見認為,可先由工商界試行,之後才擴展到一般家庭;筆者認為,全民一同落實垃圾徵費會更理想,因為根據環境保護署2011所做的統計,每日平均運往堆填區的家居廢物達5,973公噸,而商業和工業廢物,則分別為2,360和663公噸。
全民承擔 減廢關鍵
從上述數據可見,垃圾徵費僅在工商界「先行先試」,減廢的效果不會明顯。任何針對社會整體利益的政策,都必須社會上下一同參與和執行方能收效,加上垃圾徵費的原意,正是減少家居垃圾,故不宜在實行之初豁免一般家庭。
政策對象要公平,收費亦要公平。大部份市民贊成「按住戶家居廢物體積」,就是希望秉持污染者自付理念,筆者亦認同落實垃圾徵費時,應以「多丟多付」為原則。如何才可做到公平?以台北和南韓為例,兩地都要求民眾購買專用垃圾袋,台北市市民需按時將垃圾交到指定地地點,由收集隊處理。南韓的安排相近,惟鄉郊地區居民則毋須購買專用垃圾袋,市民將垃圾丟在公用廢物收集箱,費用由全個社區支付。
基於香港特殊的居住環境,大多數的市民都居於多層大廈或大型屋邨,「專用垃圾袋」方案在操作上會有困難,故政府應在多層大廈和大型屋邨採用「整幢樓宇廢物重量」和「整幢樓宇廢物體積」收費,加上足夠的宣傳和監管,相信成效亦有一定保證。
公平收費 多丟多付
配套安排方面,台北為免引發非法棄置垃圾問題,實施垃圾徵費後隨即關掉超過九成的垃圾收集站、公眾地方垃圾箱減九成,南韓首都首爾更設立舉報制度,一旦查明屬實,舉報者可獲被罰者的大部份罰款。
美國為減廢,同樣採用專用垃圾袋的做法,要求居民使用官方標準尺寸的垃圾袋,收費標準為每30加侖廢物包裝袋約1至1.5美元。筆者認為,上述各地的做法都有值得香港借鑑之處,其中又以台北市的經驗最值得參考。
根據諮詢文件,一旦措施落實,一個三人家庭每月可能需要支付三十至七十四元垃圾徵費。有基層家庭擔心,額外費用將會令本已捉襟見肘的生活百上加斤;筆者認同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所言,基層家庭的徵費「可資助,但不可全數豁免」。環保責任應由社會共同承擔,大家都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付出,減少垃圾的動機和動力方會更強更大。當然,若果可以同時推出一些鼓勵或回贈計劃,則肯定可以讓市民更積極參與。
推出垃圾徵費只是踏出減廢的第一步,香港的固體廢物愈來愈多,已達迫在眉睫的地步。除垃圾徵費外,特區政府亦須盡快落實以資助和撥地等方式鼓勵回收業、在各屋苑加裝合規格的回收設備、加大「生產者責任計劃」力度、增加資源打擊非法傾倒廢物和丟棄垃圾,以及興建末端垃圾處理設施(如焚化爐)等,讓全社會看到特區政府將香港打造成「綠色都市」的決心。
圖:notsomoon.blogspot.hk
評論
shuyicai58@outlook.com
3年前shuyicai58@outlook.com
3年前shuyicai58@outlook.com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