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香港菁英會社會民生研究會主席梁秉堅
各級議會選舉近年接連舉行,市民大眾聚焦香港發展及社會問題。原因就是候選人必然在每一次選舉宣傳中,將香港發展和問題列入政綱裏,好讓選民有一個投票的理由。筆者認為這對於巿民大眾用選票去監察議員,通過議事廳中去平衡政府權力,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不過,社會存在的問題並非單靠選舉時的口號,或政綱中闡述一下對「玫瑰園」的期盼,或單單叫某某下台,社會就會變得美好;而是需要一個長遠而具可執行性的方案才能成事。
筆者認為當前香港問題非朝夕可解決,需平衡多方利益關係才是上上策。筆者曾有機會在禮賓府中聽到行政長官梁振英分享施政理念及經驗,深有體會。行政長官梁振英提到有關土地問題對於中小企業、初創公司,以至對住宅的現況,當時他舉了一個適用於任何企業的事例,讓在場人士都會心微笑。
土地供應須配合長遠規劃
行政長官表示香港不少企業是租用辦公場地營運,莫論生意好與壞,錢賺得多與少,老闆首先要交租以及出糧給員工。驟聽之下,事情理所當然,但站在一個企業的營運者角度去看,這幾年的租金一直高企,巿場上仍然需要有更多,或新建的商業區為企業提供辦公的場地。
多年前,在舊啟德機場搬遷後曾有不少流言指出,香港會有多一個很重要的商業區,就是坐落於九龍東的啟德區,配合郵輪碼頭的發展,加上周邊的住宅、公共設施和空間,彷如將尖沙咀複製到東九龍一樣。這個規劃幾經社會熱話討論,將該地區的人口規劃改了又改,歷時多年的諮詢與修正,實際的規劃已落實,以及陸續展開建設的工程。此外,新界東北的規劃都非其任期內能完成的項目,同時是經歷了多屆政府的籌備而來的,日後會為社會帶來更多的住宅單位以應付需求。梁振英表示政府有數據顯示一手樓宇的銷售情況,包括有多少單位尚未出售,以至未來能在巿場推出的單位,亦會密切關注各方面的變化。房屋的其中一個關鍵是土地供應,而這需求一直是「老、大、難」的議題,不是五年一屆的政府可以完全解決得到,是需要長遠而合乎香港發展需求的設計才能紓緩。
人口政策同樣是筆者建議政府能再加大力度去處理的議題,因為是關乎未來香港的勞動人口以及社會福利相關的重大開支,要妥善處理的難度與土地問題相若。
行政長官同樣關心新來港人士和少數族裔人士所面對的困難和融入社會問題,令筆者感到欣喜的是行政長官以數字說明了新來港人士的變化。
宜設政策局支援人口發展
2015年度新來港人士每日的配額並未有用盡,只有接近120人左右;而2016年則已回升至150名額用盡。近來,有不少自2011年實施「超齡子女」可以申請來港的政策下,獲批來港的成年人,讓分隔兩地的家庭得以團聚。這一批人士與過往的新來港人士一樣,需要融入社會,而他們比起新來港學童適應生活更加困難。這批新移民同樣勤奮工作,而婦女可以成為護老者或照顧兒童,好讓男士們可以全心全意外出工作。
現時問題的其中一個關鍵處,就是這批人士在內地的工作資歷以及學歷來港後一般都不獲承認,加上語言障礙令僱主難於聘用。筆者認為要有效運用好在港的勞動人口,必須成立人口政策局,為本港的人口發展做好規劃和支援。例如過往理工和城市理工,為本地工業培訓不少當時適用的人才,使當年的工業能有充足的人力資源。
筆者認為社會政策有必要較功能主義去設計和落實,並且能夠未雨綢繆作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有利於社會應對環球發展的急促變化。
「一帶一路」政策下,筆者在香港接觸到不少專業人士,都感覺到政策為內地帶動強勢的經濟發展。香港仍有國際大都會的優勢,法治健全,低稅率也有利投資者,希望港人能向前看,為未來共謀發展。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2017年2月22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