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12月選委會選戰中,非建制派在高投票率的帶動下,橫掃11個界別,超額豪取325個席位,較5年前大增120席,當時他們意氣風發地認定,可在下月舉行的特首選戰中左右大局,既可「造王」,又或自行「爭王」。殊不知,只是短短2個多月,便陷進左支右絀的困局。
政治是理念和實力行先、策略和陰謀居末,經歷當年台灣陳水扁的殷鑑,中央還會讓非建制派「偷雞」嗎?一招建制派提名票歸邊,便令非建制的手上籌碼淪為包袱。不運用會被罵失職,但若運用,則又面對策略與原則兩派的爭拗撕裂。
強調策略性選擇「lesser evil」的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說,希望揀選出一個能夠團結香港市民,解開政治困局的新特首。至於堅持公民提名原則的立法會議員朱凱迪則指,若現正進行的公民提名反應冷淡,表明市民不接納公民提名,他們亦會放棄。
對於非建制派的策略,本人嘗試運用「跑馬仔」心態去評述,就是有人在賽馬日,手持大叠鈔(選)票進場,希望伺機「造馬」,起碼也要「拉馬頭者」說聲多謝;但現場有「大超班」,只要無風無險就可贏在終點線,令這個有意「造馬」者自討沒趣。抬轎還可將坐轎人送到目的地,但馬伕只是拖馬入閘便收工,馬匹勝負和表現都與他無關!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2017年02月20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