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菁英會理事、團結基金會顧問、工聯會黃大仙區議員 莫健榮
特首選舉各參選人陸續公布政綱,房屋一直是社會關注也是政綱焦點。曾俊華政綱提到令六成港人住上公營房屋(公屋、居屋及各類資助房屋),引起社會廣泛討論。
公屋視為基層港人一生最大的福利,現時公屋輪候冊接近30萬大關,平均輪候時間延長至4.7年。每次居屋申請超額多倍,抽居屋被形容為港人幸運大抽獎。
據統計,香港現約250萬個家庭,三成多居於公屋,居屋和租置公屋住戶佔一成半。換言之,香港家庭居於公營房屋未過半,要提升達至六成目標,粗略計算未來至少多建40多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長遠房策委員會建議未來10年,香港要興建公私營房屋47萬個以滿足需求,主管房屋官員坦言,現時並未能配足土地「跑夠數」。如果10年內要達至六成住上公營房屋的目標,未來所有新土地是否要建成公營房屋?在私樓零供應下,樓價將上漲到甚麼程度?
回歸後,董建華特首曾提出要令七成港人置業的施政目標,因此有「八萬五」大型建屋計劃和租者置其屋等配套政策。
要令六成港人住上公營房屋,還待曾俊華交代細化可行的配套政策,否則只會淪為一句選舉口號而已。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7年2月17日
原圖:大公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