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無人能免,而未病保健,有病診治,也是不論貧富的必由措舉。然而,醫療科技愈發達,醫療和保健成本也愈高,這是大家不願見但卻不能迴避的事實。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 借助醫療保險去分擔。可惜,但凡涉及錢,就必然引發爭議,政府的自願醫保方案,一拖廿多年,仍在諮詢草擬!
政府最初構思推行強制性醫療保險,有如強制性公積金般,透過私人市場保障的機制,紓緩人口老化對公共醫療開支的壓力,以及糾正公私醫療失衡的困局。這項構思後來改為自願性質,目標是透過「標準計劃」,增加保險公司受保內容透明度,方便市民「格價」,同時容許「保單自由行」,促進市場競爭;
再透過「高風險池」機制,令保險公司不得把最需要保障的高風險人士拒諸門外。
但如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所指,醫保並非穩賺生意,業界去年1-9月共錄400億元的虧損,但醫保永遠是少不了,每年的新單多逾10萬,優化版的自願醫保方案愈快落實便愈好。
對於大家關注的「保單自由行」和「高風險池」,雖押後再議,但食衞局副局長陳肇始承諾這是擇優先行,而不是遇難即退。
醫保不僅是醫療保險,更是醫療保障,目前的自願醫保方案,難說是十全十美,但若連第一步也跨不出,還談甚麼永續保障?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7年2月6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