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特首參選人:如何重新建立教師群體對政府的信任,爭取大部分教師都能站在政府的這一面而不是對立面?
擾擾攘攘了大半年,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終於較為明朗。胡國興、葉劉淑儀、曾俊華和林鄭月娥先後宣布參選,雖然誰能最終拿到150 張選舉委員的提名票,真正入閘參選,現時還說不準,但下任行政長官將在這4人中產生,幾無懸念。可惜的是泛民手擁300多票,雖有「長毛」梁國雄自動請纓出戰,卻遭冷待,得不到支持,估計是把票留待「造王」之用,但這也失去了兩大政治陣營通過特首選舉互辯治港理念的機會。
從這角度也反映出泛民其實並無爭取執政之雄心,而是甘於扮演反對派的角色,伺機而動而已。
放諸四海教師都應是建制派
現時參選的4人,其實都是來自建制陣營,大家的政綱雖會有所不同,但總不會是南轅北轍。因此,選委甚至市民要比較的,可能是他們的執政能力,其中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就更為重要。複雜局面有很多種,佔中、旺角暴亂當然是一種,斯諾登的去留也是一種。那麼站在教育界的立場,最複雜的局面又會是什麼?
教導學生奉公守法,是普世教師的天職。因此,放諸於四海,教師都應是建制派,使用公帑維護現有秩序。當然,間中也會聽聞某國某地的教師走上街頭示威甚或罷課抗議,那都是反對政府的某項教育政策或措施,而不會是反對整個政府、反對整個建制的。香港卻有點特殊,無論是高等教育界或是基礎教育界,雖然絕大多數都是政府資助的,但支持政府、支持建制的教師卻是少數。這從去年教育界在立法會及選舉委員會的兩場選舉中得到證明。
在這兩場選舉中,非建制甚至是反建制的參選者大獲全勝,囊括了所有席位,而且還是大勝,票數相差甚至以倍數計。
社會上有一些人老是抱怨香港回歸近20年,人心卻還未回歸。大、中、小、幼的教師都是知識分子,屬於社會上的精英階層了,而且影響着下一代,假如他們都是站在政府的對立面,試問又怎可能會出現「人心回歸」的局面呢?
執筆之時,只能看到葉劉淑儀及胡國興的政綱,政綱裏面都有教育部分,而且不乏很好的建議。問題是這些建議,在我看來都是一些小問題,充其量只是教育局長的問題,而不是下任行政長官的問題。作為有意角逐下一任行政長官的參選人,理應思考更高層次的問題,這就是:如何重新建立教師群體對政府的信任,爭取大部分教師都能站在政府的這一面而不是對立面?
勿以為可通過培訓班改造教師
自佔中以來,經常聽到有人說香港教育出了問題、學生對《基本法》不了解、對國家沒有認同感,因此要加強基本法教育、加強中史教育、加強國民教育等等。這些建議都沒有錯,甚至是應有之義;問題是缺乏了信任的基礎,更正當的東西都會被賦予陰謀解讀,硬推只會弄巧反拙。作為未來的行政長官,對我提出的問題不一定能有答案,但一定要有思考。這個問題不單適用於教育界,其實也適用於所有以知識分子為主體的界別。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沒有靈丹妙藥。但我的忠告是千萬不要以為可以通過一些培訓班之類去改造教師,事關教師是知識分子,而知識分子是最抗拒改造的,更何况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又怎麼能接受之上還有工程師呢!當然,上帝除外!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7年1月31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