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矛盾」起於缺乏互信
「兩地矛盾」起於缺乏互信

連續寫了幾篇討論香港人對民主索求的文章,意猶未盡,想再提出一些意見,與讀者分享。

雖然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已超過十七年,但很多港人的心仍然停留在殖民統治的年代,未能跟隨歷史的轉變而轉變,歸附祖國。這種心態嚴重影響港人接受現實,分不清香港和中國的關係,抗拒中央政府任何直接或間接參與香港政策的釐定及推行,指摘此乃干預香港事務;他們把中央許下「港人治港」的承諾毫無理性地解讀成香港擁有絕對的自主權,與祖國分割而成為一個獨立體,容不下北京對她提出任何意見。港人這種思維隨於普選特首時間表的推遲而加強的,影響他們對中央政府的信任,擴闊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激化了雙方的矛盾。

我感覺港人對英國和中國持有雙重標準,他們一向視前者為宗主國,願意做她的順民,貼貼服服地接受由她委任的港督當家作主。反過來,卻一直挑戰中國政府對香港的合法管轄,處處築起籬笆,防止中央越過牆來。

其實,中央和地方的關係猶如母公司與子公司的關係,屬於兩位一體甚至多位一體的,榮辱與共,息息相關。前者有義務保護後者的安危,積極參與後者的政策釐定和執行,不能視之為干預後者的行為。中央政府管不了地方政府,總公司無權過問分公司,是荒誕不經,政治邏輯的大謬,前所未聞。如果港人對此仍然執迷不悟,更多紛紛擾擾勞民傷財的政改爭議,將繼續在香港出現。

我感覺港人的視野太窄了,處處以香港做中心,忽略了大環境的存在,未能準確替自己定位。港人必須承認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香港人便是中國人,血濃於水,共患難,同富貴;港人也必須承認香港是幅員遼闊的中國的一部分,唇齒相依,合則強大,分則弱小。中國好,香港才會好,否則相反。

在回歸母體的十七年裏,試問有幾多港人曾經努力深入認識中國,解讀國情。有些港人甚至連深圳河也未嘗越過,怎會親身觀察和體驗中國人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思維?一些港人直到今天仍不會說普通話,豈能和國人交流溝通呢?

聞說香港持有外國護照的人不下數十萬之眾,他們對居留地的歸屬感十分薄弱,合符他們利益的便留下來,否則遠走高飛。為了保護他們的利益,對政改出謀獻策。縱使不幸出了亂子,他們所需承擔的後果也比較少。中央對這些分子常具戒心,處處提防他們的影響力,也重視他們背後的動機。這些人對中央也最不合作,因為對幹毫無後顧之憂。治港之難,便難在這裏。

原文轉載自《成報》 2014年4月22日

原圖:政府新聞處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