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各路人馬紛紛「盤點」他有沒有「走數」,未落實其競選政綱。土地房屋政策作為現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自然成為各方的焦點。一般的質疑是今屆政府公屋建屋量未達標,私樓樓價愈壓愈升,然而,被稱為「盲搶地」的梁振英政府,交出來的成績單,對「後來者」究竟有何啟示?
細心看看現屆政府的建屋數字,會發現這幾年政府至少興建了近十三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比上一屆政府多了三個百分點,當中包括重建居屋的四千個單位。再一看未來三至五年的建屋數字,公營房屋單位有九萬四千五百個,較CY上任時高出約三成七;私樓有九萬四千個單位,較他上任時高出四成五。眾所周知,覓地建屋動輒用上十年八載,說CY房策「交不到貨」,就不太公道了。
今屆粒粒皆辛苦 下屆冇咁苦?
誠如CY所言,「住的問題」是本港最嚴重的安全隱患,有不少家庭「走投無路」,甚至要住在工廠大廈內的劏房;基層人士「蝸居」劏房,夾心階層、中產人士「上車」無望,只能「望樓興歎」。今屆政府所覓得的土地可說是「粒粒皆辛苦」,雖然從以上數字看來,未來五年「冇咁苦」,但這些土地用完,再五年、十年後會否無以為繼呢?
樓價高、租金貴,是大部分中產、基層市民共同面對的難題。現時公屋輪候冊的宗數已多達二十九萬,CY今屆政府的公營房屋落成量約七萬,又為下屆政府儲備了約九萬五千個單位,但兩者加起來才十六萬,可見要完全解決不斷加長的公屋輪候名單,非要三、四屆政府的努力不可。
今天就算你把CY罵得狗血淋頭,香港人要面對的現實是,基於土地與房屋供應的斷層,地價高、樓價貴、租金高、上樓難這些困境仍要困擾我們一段長時間。筆者認為,梁振英政府已經盡了力,亦初見成效,他們今天的努力,更惠及下屆政府,預留了可觀的土地房屋的儲備,令供應逐步到位。然而,下屆或以後的政府班子若抱殘守缺,遇到地區阻力、甚麼既有利益者的阻撓、甚麼霸權的挑戰或甚麼敏感的爭議,就退縮或跪低,今屆政府這些努力又會付諸流水,最後遭殃的又是窮一生之力儲錢做樓奴的小市民。
郊野公園一寸都不能碰?
作為社會持份者,或受房屋問題所困擾的市民,我們的目光又該放在哪裏呢?繼續停留在「別在我家後院」的心態?流於「口水戰」、只顧批評現況而不看未來供應?大談土地保護主義,不問基層住屋苦況?
CY提出在處理郊野公園用地上考慮「以地換地」、「可加可減」的想法,在保育方面,繼續把高生態價值的土地列入郊野公園用地,但同時檢視是否有低生態價值的綠化地或郊野公園用地可「換出來」,興建公營房屋或老人院舍。有人質疑他想「假手下屆政府之手」搶郊野公園用地,但大家有否意識到現在可發展土地短缺的問題已非常嚴峻,需要全方位覓地多管齊下。
有人認為,無論如何,萬萬不能碰郊野公園的土地;筆者則認為,無論是棕地、填海、地下岩洞、新舊發展區還是郊野公園的邊陲土地,我們全部都要好好考慮。香港並非無地,是缺乏可規劃作房屋的土地,大家都擠在那塊佔全港土地百分之七的用地上。市民要作明智抉擇,從政者、往後各屆政府仍需要有迎難而上的勇氣!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7年01月19日
原圖:政府新聞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