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下一屆的行政長官選舉,參選人大概已經全部浮出水面。正式表態的有胡國興、葉劉淑儀和林鄭月娥,而曾俊華在中央接受他的辭職之後,表示會在日內決定是否參選。雖然曾俊華表面上仍未作最後決定,而一些評論又認為中央的意向是希望建制派只有一名參選人作為代表,當前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已經正式表態參選,那曾俊華就可能入不了閘,又或者在最後關頭放棄參選。
但如果從發展過程來看,曾俊華在最後關頭放棄參選的機會不大。對曾俊華而言,辭職是最艱難的決定,也是要付出最大代價的決定。辭了職,但最後不參選,那就不禁要問一句:為誰辛苦為誰忙呢!一路走來,至今距特首只是一步之遙,曾俊華會就此在臨門一腳時自動棄權?於情於理都不合。
至於中央的意願,只是一個影響因素,而不是決定因素。近月來對曾俊華「勸退」之聲不絕於耳,「discouraging」和「紅燈」之說都一傳再傳。但曾俊華還是決定辭職,那中央意願究竟在曾俊華參選特首一事中可以起得多大作用,相信是有目共睹了。而根據曾俊華陣營所放出來的消息,甚至不認為中央是不同意他參選。對一棵松樹也可以有3種態度,對於所謂的中央政府的意向,存在兩種態度已經很足夠了!
所以目前的競選形勢,曾俊華雖然未宣布參選,但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對曾俊華而言,最大的障礙是中央未接受他的辭職,這是根本的法律問題。如果中央把他的辭職拖到3月之後,他只有望競選之門而興嘆。但辭職的障礙一旦消除,曾俊華的宣布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事實上也是不急於一時,比林鄭月娥稍遲幾天宣布,也只是策略上的錯開,對選情並無影響。
曾俊華夠否提名票是多餘問題
至於曾俊華是否有足夠的提名票,那是多餘的顧慮。在中央屢次放出「discouraging」和「紅燈」的信息時,難道曾俊華就沒有考慮過是否有足夠提名票的問題?所謂建制和泛民兩大陣營,只是非常籠統的分法。建制派那800多票,不一定是共同進退;泛民那300多票,又何嘗是鐵板一塊?所謂泛民有300多張選票,只是一種主觀的劃分,羅冠聰的政治定位,和黃碧雲已經不同,跟陳沛然更有差異。推而廣之,看看其他政治上不活躍的泛民選委,就算是政圈中人,對他們也不認識,那爭取他們的提名,又代表什麼政治利害關係?再退一步來說,過去曾蔭權也爭取過泛民議員提名, 「紅燈」可以說成「黃燈」,這種爭取泛民選委支持的解說,對某些人而言,也不算是特級難題吧!
對於建制派而言,他們不要再寄望於誰被「勸退」、誰自動棄選。實實際際,他們要向香港市民解釋,香港未來5年需要推行哪些政策?誰人是由心底衷心去擁護這些政策?誰有能力去推行這些政策?支持誰當特首,其實用愈簡單的方法愈好、愈直接的方法愈好。香港需要什麼政策?誰真的支持這些政策?誰最有能力推行這些政策?解決這3條問題,其實就可以讓我們有一個合理的答案。
現時那3名已表態參選的,再加上日內決定的,其實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物。他們不是像青年新政那些參選立法會選舉的「政治素人」,這些「素人」的參政紀錄,空白的多,着墨的少。準備角逐特首的4名人士,就算未發表政綱、未出席辯論,但大家其實都對他們知之甚詳。當然,林鄭月娥和曾俊華都是現屆政府的前司長,所以路線問題,不必以人名為冠稱,你叫它做「梁振英路線」也好,不叫「梁振英路線」也好,現屆政府的第二、第三把手,都不可能跟現屆政府劃清界線。當然,要撇清關係也未嘗不可,現屆政府的政策都是實實在在、有案可稽。土地、房屋、安老、扶貧、助弱、環保,哪一樣不支持,不妨明確告知,而不要冠以一個人名來妖魔化。如果認為這些政策都是對頭的路線,那誰是由衷支持這些政策,誰是裝模作樣走過場,那就是大家要思考、要回答的問題!至於最要不得的說法,是希望未來5年可以「與民休息」,所以可以找一個「hea住做」的特首。放眼世界,競爭之烈、變化之劇,可謂前所未有,哪個政府的領導人可以「hea住做」?過去20年,香港市民的要求愈來愈高,期望也愈來愈高;對政府的批評,是做得太多,還是做得不夠?市民可以休息,做特首的可以休息嗎?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7年1月18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