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最低工資實施後,多個行業紛紛出現勞動力不足的情況,有市民選擇轉投較為舒適的保安業,令多個工種的勞動供應急速下降。除眾所周知的飲食、護理安老業外,運輸業亦深受影響。現時,車身玻璃貼上招聘司機廣告的小巴/巴士隨處可見,報章上亦不乏聘請司機的廣告,但司機不足的情況卻越趨嚴重。
專線小巴業嚴重司機不足
在運輸業當中,司機不足情況最為嚴重的可算是專線小巴業。就以薪金角度來看,現時巴士、私家車、速遞司機都較專線小巴司機高;而且,其工時及福利亦較專線小巴優勝,令小巴營辦商在聘請司機時遇到極大困難。現時全港約有3110架專線小巴,但卻約欠缺20至30%的司機(即約2000人),情況非常惡劣,「有車冇人揸」的情況經常出現,造成嚴重脫班,為乘客帶來極大不便。
「斷層」現象出現
除司機不足外,業界亦正面對「斷層」問題。根據行內統計,業界超過80%的司機為51歲或以上,44%為61歲或以上,5%為71歲或以上,可見高齡司機的比率非常高。高齡車長隨時會因生活環境、榮休、體力下降或患病等種種原因而退出行業;十年後,大量現職司機會流失,如業界仍未能解決聘請司機困難,日後服務將會受到嚴重影響。
強制性職前訓練 司機不足情況惡化
雖然業界在聘請司機上困難重重,但所面對的困難並沒有減少。運輸署於日前宣佈,所有新入職小巴司機必須修讀職前課程,完成課程後才可駕駛小巴,而有關計劃將會於短期內實施。當局原意是希望透過課程,減少涉及專線小巴的交通意外和投訴,並改善司機的駕駛態度及服務質素,為乘客提供更優質的交通服務;但課程的推行定必增加業界聘請司機的難度,令經營更為困難。
雖然政府表示會考慮資助部份課程的費用,但有限度的學費減免並不足以抵銷課程產生的負面影響;因此,政府可全費資助司機報讀,減低司機的抗拒性;同時,政府亦可實施「先入職,後培訓」安排,讓司機於訓練其間亦能賺取工資,以經濟誘因吸引市民投身行業,改善駕駛態度及服務質素之餘,亦改善行業司機不足的情況。
司機薪金難以調節
當然有人認為營辦商可調整司機薪金,吸引市民入職/挽留司機。但因受制於小巴現有政策,營辦商根本沒能力增加薪金。專線小巴行業賺取的盈利微薄,部份路線長期處於虧蝕狀態已為平常事,過往亦有營辦商因嚴重虧蝕,無力維持營運而逼不得意向運輸署交還經營權。雖然政府曾批准業界增加車資,但加幅有限,根本不足以抵銷各項開支的急速通脹,更遑論提供空間增加司機車資。
研究培訓更生人士投身行業
雖然小巴業界在聘請司機上困難重重,但並沒有退縮,積極尋求解決方法。現時,業界已正尋求懲教署合作,探討更生人士投身小巴行業的可行性,令更生人士可重投社會工作,融入社會,亦藉機紓緩司機不足問題。
輸入外勞
要解決問題,政府亦可考慮輸入外勞。事實上,截至2012年年底,合資格駕駛小巴的人數達180,000多,但願意加入專線小巴行業的人數竟只有約6,000人,可見行業吸引性極低,輸入外勞是其中一種解決方法。根據「補充勞工計劃」細則,僱主給予勞工的薪金必須至少相等於每月工資的中位數、為勞工安排住宿、且要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往返本港與原居地的旅費、並向政府繳交徵款,從經濟角度來看,營辦商其實無利可圖。而且,營辦商亦須為外勞作額外培訓,行政成本大增,故營辦商仍希望優先聘請本地員工,輸入外勞是無何奈何的做法,只望能紓緩司機荒問題。
對小巴業界而言,無論政府使用何種政策,只要能解決營運問題,業界均是歡迎之至。盼望問題得以盡早解決,讓小巴能繼續為市民提供穩定、可靠及優質的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