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譜創科新願景
河套譜創科新願景

閒置20年,早已被港府列為「十項重大基建工程」之一的落馬洲河套區,終於不用再「曬太陽」!港深兩地政府簽署《備忘錄》,共同發展87公頃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吸引創科企業、研發機構及高等教育院校進駐。當然,由河套發展區所譜繪的創科新願景,能否實現並且取得成效,關鍵在於港深兩地的創科發展、產學官能否整合共融。

港須連接創科鏈

新園區的發展主要有四大領域,包括機器人技術、生物醫藥、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明確展示港深兩地的創科發展方向。至於該份《備忘錄》,在內容上有四大要點,第一是明確以創新及科技為主體,興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第二是明確土地業權屬香港特區;第三是明確區內使用香港特區法律;第四是香港會為深圳一方認可人員,提供進入創新科技園的便利出入境安排。這四項明確,讓整個河套地區得以明確起動。

創新、創科及創業早已一體三連,先由創新精神推動科技突破,再由科研成果催生科技產業,影響生產、服務及消費模式等經濟社會活動。因此,在知識型經濟、全球「平面化」的今天,創科便與每個國家、城市的發展掛鈎,並且成為國力、潛力、競爭力的其中一個主要指標。

香港經濟向來側重金融、貿易和地產,創科產業生態鏈鬆散零碎,上游與下游產業脫節;創科人才人數雖不少,但他們在創科鏈上游的研發成果,卻難以得到中游落實生產和下游商品推廣的配合。欠缺完整的產業鏈和由官學產合力打造的空間平台,香港創科人才的努力,只能淪為象牙塔內的擺設,或者要向外地尋求轉化轉移的空間。

莫再故步自封

須指出,深圳已由「跟跑」變「領跑」,特別是在創新科技方面,只是十多年的時間,已被國際媒體形容為「中國矽谷」。4G技術、超材料、基因測序、新能源汽車、3D顯示、無人機等領域創新能力已躋身世界前沿,騰訊、華為、大疆等一批高科技企業的增速更是領先全球同行。

香港呢?回歸後的歷屆政府都積極推動創科發展,但一切的能量就虛耗在「政府做什麼都錯」、「任何項目都是圖利地產商」,「涉及內地就是『賣港』」的猜疑和「被迫害妄想症候群」之中。

今天的河套科技園計劃,明明已由「業權歸深圳,管理權屬香港」,變成無論業權還是管理權皆由港方擁有;明明藉由深圳的市場、人才和技術,去推動香港的創科發展,無本而得巨利,要多謝也來不及。可惜,仍充斥着未了解先批評,凡事向最壞情況推想,甚至是見縫插針的抗衡。香港向以海納百川為存活甚至致勝的本錢,在競爭力和發展潛力都已遽減的今天,再沒有任性的空間,再不能為求滿足一己的政治訴求,故意抗拒兩地共融共榮的歷史大潮,更不能自我淪落為喪失自信、故步自封的「鎖港」。

原文轉載自《香港商報》 2017年01月06日

原圖:規劃署網站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