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後當思梁——學術機構篇
三年之後當思梁——學術機構篇

本文作者是新聞統籌專員 馮煒光

大家應會聽過下列國內外響亮名字。瑞典卡羅琳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法國國立民用航空學院EcoleNationale de l’Aviation Civile (ENAC)、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MIT)、芝加哥布思商學院、康奈爾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等。

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在梁振英本屆任期內,在香港設立分院或合辦課程。這是梁善用香港「超級聯繫人」地位,銳意為香港開拓更廣闊的國際聯繫,培訓各方面人才的具體表現。一眾機構願意來港和梁振英作為行政長官,馬不停蹄,親自出面推動是分不開的。

卡羅琳是每年諾貝爾醫學獎的評審及頒發機構,創立二百多年來,從來沒有在海外設立分院,香港是其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法國國立民用航空學院EcoleNationale de l’Aviation Civile (ENAC)是梁特首今年6月訪問法國時拜訪過的,本月16日,該院便和機管局簽訂合作,為香港國際航空學院合辦課程。美國MIT也是梁特首去年5月訪問過的。去年11月初MIT宣布在香港成立創新中心(Innovation Node)。芝加哥布思商學院來港設立分校,政府撥出用地予以支持。獸醫課程是梁特首一直呼籲設立的,城大的動物醫學院便是和美國動物醫學排名第一的康奈爾大學合作。梁特首注重內交,念茲在茲善用香港的獨特地位,去落實「國家所需、香港所長」,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上周便宣布在香港設立幹細胞研究中心。

除了引入國內外科研機構,梁特首也推動成立港科院,港科院的27名創院院士,全是享有國際地位的科學家,為科研做出重大貢獻。

港鐵公司的管理蜚聲國際。梁特首便在今年初的《施政報告》內推動港鐵公司成立鐵路學院,專門培訓鐵路管理及營運人才,11月中旬該學院正式成立。

隨著這些機構在培訓人才及科研方面做出成績,社會尤其年輕人便會明白梁振英在過去4年多來的風塵僕僕對香港的深遠貢獻。所以筆者很有信心再說一遍:三年之後當思梁!

原文轉載自《am730》 2016年12月30日

原圖:網路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