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因家庭原因放棄連任,下一任特首誰屬,一下子成為城中熱話。有人急不可待率先宣布參選、有人辭職待命隨時衝閘,當然也有人審時度勢蓄勢待發。參與的人多了,好處是帶來競爭、有得揀;弊端則是眼花繚亂、分散注意力。筆者本屆雖未連任選委,但「位卑未敢忘憂國」,還是想對下一任特首提出期望:那就是本屆政府的善政,下屆務必要延續,切不可因人廢事、犧牲市民利益;也冀選委能夠以此為參考,選出最合適的新特首。
歷來政府換屆,因人廢事、好政策不能延續都是大忌。候選人政見或有不同,但都抱着為市民服務之心,應該以市民為福祉,不能也不應做讓市民受損的事。
其實筆者所想,也是大部分市民心聲。選特首無非就是要選一個做實事的特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無論誰上台,都要做實事、真心為民。試想:如果像非建制派那樣,事事只會為反對而反對、站對台,誰上台就高叫打倒誰的口號,自己則一無有能力的人,二無好政綱,這樣就是為香港好?
本屆政府施政重視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很多政策剛剛見效,有緊迫的延續性,同時從港澳辦和中聯辦對CY不連任的評語看,中央對本屆政府施政路線也是充分肯定和支持的,希望可以延續下去。
CY施政核心,就是四個字「以民為本」,從甫上任的停「雙非」、限奶令、樓市雙辣招,到過去4年大幅增加房屋、改善扶貧安老,系列政策都立足長遠,致力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
以筆者所在醫學界為例,政府在2014年將長者醫療券由原先的1000元,倍增至2000元,紓緩長者看病難的經濟壓力;為長遠解決醫療資源不足,政府今年《施政報告》更提出預留2000億元,規劃未來10年醫院發展藍圖,是醫管局成立以來最重大的醫療政策。
扶貧安老方面,新政策更是連年增加、接踵而至,生果金倍增、長者生活津貼、2元乘車優惠、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政府在社會福利開支過去4年增加55%,力度之大,歷屆罕見。
當然,最值一提的還是房屋,本屆政府冒着「盲搶地」罵名,積極增供應,努力扭轉樓市供求失衡局面。政府為此制訂了10年房屋計劃,未來10年將增加46萬個房屋單位;《香港2030+》更為10年後提出整體規劃意向。短期供應也正陸續上馬,本港未來3至4年一手私樓潛在供應量9.3萬伙,是2004年9月以來的最高紀錄。
這些政策,都是立足市民、改善民生,都需要下屆政府延續,才能真正見效。近來社會有討論,說「梁振英路線不能繼續」云云,筆者倒是想問,上述哪一項梁振英推出的政策是不該延續、不對的呢?希望後來之人,不要被社會雜音羈絆,果斷選擇、延續善政,這才是市民之福、香港之福。
原文轉載自《信報》2016年12月24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