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創新對香港未來及「一帶一路」的啟示
社會創新對香港未來及「一帶一路」的啟示

早前香港菁英會主辦了菁英論壇,主題是社會創新。總結今次論壇,我們發現現今青年企業家不會只會追求盈利,大家也會追求社會價值,因為青年人對社會有着一份使命感,無論是做產品抑或做服務,或多或少會帶出一點社會創新,增加市場效率,以及解決市場需要,例如幫助中小企業、幫助相對弱勢社群等。社會創新並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事,社會創新其實是很接地氣,切切實實地在我們身邊發生。

舉例說,今天的叫車平台、第三方支付應用、普惠金融等等都是社會創新的例子。今次菁英論壇特別請來各位來自共享經濟、互聯網金融、社會企業、討論區平台、生物科技、數碼媒體的青年講者,展示出如何以社會為依歸,做好自己的企業,就是要帶出青年人也可以參與社會創新的信息。講者林奮強說「要迎好而上」。今天香港仍然幸運地未如歐洲國家般踏入衰退期,香港仍然很幸福。今天我們有水電供應及互聯網接駁,香港是亞洲最優秀的金融中心,我們要珍惜自己的今天的成就,好好地塑造我們香港的未來。論壇中,「快的」李祖閩的金句是「Think Big, Be Small」,意思上是青年人既要有遠大的志氣,但是也要謙卑。我們既不能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我們要活好自己,為社會多做點事。講者黃英琦說青年人可以「創不同」。大家可以有敢於有改變世界的理想,並堅持不屈,毋忘初心,記着「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因為未必人人有毅力堅持到最後。的確,青年人要相信自己,並負起社會創新的使命,用自己的創新及創意精神,為香港和「一帶一路」帶來正面影響。

輕微改善也可與別不同

暢銷書《從0到1》的作者PeterThiel提到創新既可以是顛覆性,亦可以解決問題的「微創新」,社會都要欣賞不同層次的創新。筆者認為人們不應迷信只有顛覆現狀,才能令社會更美好,有時一些改善流程的微創新,也會方便自己、方便別人,同樣值得多加鼓勵。舉個例子,熨衣板已經發明多時,最近在網上見到一個可以反轉的熨衣板,這個設計明顯考慮了用家的熨恤衫及褲子的習慣,從方便用家的角度去設計,實在是小改變、大方便。原來一些用了很久東西,我們也可以透過輕微的改善,令它從此與別不同。故此,創新不是一成不變、固執地因循守舊,更不是凡事必反。

放回香港今天的政治環境,有些人因為自己受到政治捆綁而不前進,反過來阻礙別人前進,這其實根本和進步背道而馳,別以「進步」及有「遠見」自稱,記着「淨睇齋講」並不是創新科技人士所做的行為,真正搞創新的人就是會身體力行,務實地為社會做事,以創意、創新為社會帶來正面改變。我們要記着,憤世嫉俗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正參與社會創新的人,是把問題及痛點逐一消解,化不滿為正能量,努力做實事。

消極對抗損大眾福祉

身為香港人,我們應做的事,不單是做好自己,也要做好香港,例如透過參與改善政府流程、社區流程的變革,做出社會創新。以消極方式去癱瘓議會及體制上的運作,並不是革命、也不是社會運動。因為這些根本不會造成社會創新,反而傷害社會大眾福祉,完全不應該發生。

選舉委員會選舉結果已經日前出爐,可惜筆者的界別結果令人失望。期望各位當選代表放下政治成見,要以專業而不是政治去投選一個為香港未來良好發展、具遠見及肯承擔特首。期望各位選委珍惜自己的一票,不要提名或投選那些阻礙社會前進的人成為香港行政長官,因為香港的「老本」不能再吃多久,我們要有走出去、願意合作的思維,以創新作為驅動經濟的動力,香港需要向前發展。我們的下任行政長官也應該有一份帶領香港和國家一同走出去的使命感,利用香港專業服務的核心競爭力,以及社會創新的精神與態度,從香港出發,為我們的祖國、為「一帶一路」國家服務。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16年12月15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