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在本周初開通,標誌着香港和深圳股票二級市場的正式聯通。金融業一直是香港經濟的血脈,亦是港深合作中最具全局帶動作用的重要領域。「深港通」之後香港還可以做甚麼?未來港深在金融合作上可以從三個方面尋求新的突破。
一是交易平台的連通。香港的融資和再融資市場較內地更為活躍,而深圳則擁有優厚的產業基礎,近年已成為國際高科技競技場上的領跑者,香港勢必成為深圳最需要的廣泛多元的融資夥伴。
香港應把握住「深港通」的機會,向中央爭取三類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第一是與深圳股票初次融資一級市場互聯互通; 第二是與深圳債券市場對接;第三是積極探討港深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互聯互通的可能性。
二是兩地聯合推動金融創新。在美元走強背景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雖然有所波動,但從長遠角度看,中央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方向不會變。上海自貿區的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是其金融創新的首個落地專案之一。香港應聯合前海,積極爭取中央的相關政策,尤其是在前海開通香港企業離岸帳戶,和開展跨境人民幣資金池業務。
跨境人民幣資金池的操作將會使港深企業實現全球資金的統籌調配和有效監控。在客觀上也會進一步拓寬境外人民幣資金回流的通道,有助於鞏固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
三是兩地金融人才的對接。長久以來,香港股票市場一直是中國內地企業上市及集資的首選國際平台。然而,A 股相對在香港上市的國企H 股,股價呈現溢價卻讓國內和海外投資者誤認為香港市場較難獲利。香港金融分析師雖然有較好的國際視野,但卻對內地市場始終是「霧裏看花」。
《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補充協定十,明確內地證券公司、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對港澳地區進一步開放。建議駐港的國際知名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等可在前海建立海外投資諮詢中心,聘請熟悉中國內地金融市場、行業發展和企業運營的分析師,向對H股投資有興趣的海外投資者提供諮詢服務。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2016年12月9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