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日本橫濱舉辦的世界銀行「智慧城市研討會」令人啟發良多,來自10個成員國的專家分享各自的工作成果和問題,其中開放數據是大家共同關心的議題。這裏的「數據」是指「空間數據」或稱「地理資訊」,即是把事物(如汽車、大廈或山脈)的資料和「地點」與「空間」連接起來。聽起來好像很專門,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內地百度地圖與交通部最近合作推出的「出行雲」是個好例子。這是全國首個綜合交通資料的雲平台,連接全國15個省市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以及多家互聯網公司、城市管理、春運管理等的相關資料,讓人知道實時交通狀況、公共車輛到站時間等,而且資料是全國性,方便大家出行。
歐美多國和新加坡早已知道建立「空間數據」基建對發展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因此早已投入建設,更開放給公眾運用。洛杉磯去年推出的網站GeoHub包含市政府各部門的多種實時地理資訊,例如交通黑點、意外事故等,大眾除了可以看,更可直接更新。正如洛杉磯市長說,開放數據、提高透明度有助市民監察政府。GeoHub的成功關鍵是下載數據有多種格式選擇,「應用編程介面」(APIs)方便用家。
香港呢?我們其實也不弱,多個政府部門各有專屬的地理資訊系統,只是少有互通,也不開放給大眾。因此坊間對由26個政府部門聯合提供180多種「空間數據」,並開放給大眾的「地理資訊地圖」(GeoInfo Map)反應頗為熱烈,網站包含遠足徑、電動車充電站、警署報案室、便利店等多種資訊。城規會在去年12月推出的「法定規劃綜合網站」,向公眾提供包括最新刊憲的法定圖則、規劃許可申請及修訂圖則,以及申述或反對由城規會最新審議的法定圖則等,網站推出首個月已有1600多萬點擊,成績尚算不錯。政府去年3月更透過網站data.gov.hk開放18種共6000多個數據集給公眾瀏覽。
港府格式落伍 須高層次統籌
不過,上述網站內的數據下載格式,許多仍只有Excel、CSV或PDF,初創企業要花不少冤枉時間才可轉化作編寫Apps的資料。同時,很多資料更新緩慢,既不實時也沒互動,有違社會潮流。智慧城市聯盟在最近呈交給政府有關未來發展的建議書中,提出政府服務應當digital by default,即把開放數據資料並附以APIs方便下載作為基本的指定動作。
我們期望政府不但串連內部各部門,更要統籌公私營機構;既建立公開數據的規格,也釐定指引以保障私隱,同時要檢視相關的法例,並制訂執行時間表。這件事說易行難,因此政府必須設立一個高層次的部門全方位主理,才有機會成功落實。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6年12月07日
原圖:「智慧城市聯盟」網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