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劃土地建公屋防堵臨老向下流
改劃土地建公屋防堵臨老向下流

根據最新貧窮數據,香港貧窮人口和貧窮率都是過去7年來有記錄新低,但貧窮長者的比率卻高達30.1%,亦即平均約3名長者便有1人要捱窮,預計長者「向下流」情況,將會持續惡化。

長者貧窮情況惡化

扶貧委員會舉行現屆政府最後一次扶貧高峰會,並公布《2015香港貧窮情況報告》。全港去年的貧窮人口錄得97.2萬,持續第三年低於100萬的關卡,而貧窮率則維持在過去7年來有記錄低位的14.3%,反映政府的扶貧措施取得成效。特別是在政府推出多項扶貧措施後,貧窮人口經已按年減少37.4萬人,貧窮率亦下跌了5.4個百分點。

然而,長者貧窮問題再度惡化,貧窮人口回升至30.85萬,較前年增加1.47萬人,創2009年以來新高;貧窮率則升至30.1%,亦即每3個長者就有1個要捱窮。同時,貧窮導致更多長者被迫延遲退休,在2009年時,65至69歲在職長者僅得4.2萬人,但去年已增至9.1萬人,增幅逾1.1倍。身兼扶委會主席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坦承,隨着人口持續老化,貧窮率下降越來越難,「多了貧窮人口係不爭事實」。

「下流老人」 最憂住屋

今年6月,甫發行便高踞暢銷書排行榜的《下流老人》,全面剖析日本銀髮族向下流動,面臨貧苦無依的困境,引發社會熱烈討論。所謂「下流老人」,是指收入菲薄、沒有儲蓄,生病了也沒有親友在身邊的長者。他們背負的,可能是生病、意外後的高額醫藥費支出,需要照顧的配偶、「啃老族」的孩子;或是單身、中年離婚後獨居,在孤立中生活。

《下流老人》的作者藤田孝典指出,許多人在退休後還在背負房貸負擔,因而減輕租屋、購屋的負擔,便成為政府協助脫貧的首要任務。特首梁振英亦指出,住屋支出是大量基層家庭致貧的主要原因,強調現時出租公屋供不應求屬問題的核心,因此儘快和大量改劃土地、興建公屋是破解部分貧窮問題的唯一方法,但在落實推行時,必須得到全社會的配合與支持。他強調,關注貧窮家庭的住屋問題,不應只是空談關懷,必須要有面對反對者的勇氣和實際行動,勇於支持政府增加公營房屋的努力。

政府積極覓地建屋,可惜事與願違,每一個項目都例必受到以「可否決就否決,不能否決就壓縮」為目標的批評反對,部分政客更以阻撓建屋計劃為「政績」。不過,若這種「逢地必剷」的心態不改,樓價將會長期高企,租金亦不斷上升。正如特首所言,很多人營營役役、勞勞碌碌一世人,就是為了供一層樓,這是不正常的,大家必須果敢行動,不容反常變成新常態!

需補充,隨着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人生九十才開始」已不再是空想。但能否逆轉「臨老向下流」的趨勢,重建老有所養的社會,期待特區政府有進一步的表現。

原文轉載自《香港商報》2016年10月21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