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選舉前哨戰的戲碼愈演愈熱,雖然目前尚未有人表明參選,但坊間已流言四竄,揣測中央的態度,又或製造民意話題,藉機造勢,塑造形象。行政長官是香港特區之首,也是政府之首,在雙首長制賦予的身份下,任重而道遠。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合適出任行政長官,不是只看他一時之快語,或玩的幾次語言文字遊戲,而是看他能否面對市民,道出未來治港的鴻圖大計。
雖然目前尚未有人正式宣布參選,也不會見到什麼政綱,但現時有資格條件競逐的人,在過去必然長時間出任公職,他們的言行都有跡可尋。既然大家都對行政長官的選舉甚有興趣,不妨將心目中那些人選列出,聽其言,觀其行,客觀審視一下。
別的不說,就說現任特首梁振英,坊間有一些反對他的聲音,那我們就不如翻翻他的舊帳,看看他這些年來做過什麼事,何以換來這些「罵名」?
「扶貧」列為政綱重點
我們先從大家最關注的扶貧方面看起。眾所周知,香港一直奉行高度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貧富懸殊過去一直被認為是「必要之惡」,沒有得到重視,積弊甚深。然而,梁振英在四年前競選時,已將「扶貧」列為政綱重點,以鋼鐵意志去做扶貧工作。他一上任後立即將「扶貧」列為新一屆政府的施政重點之一,重設「扶貧委員會」,並首次定出官方「扶貧線」,認認真真地面對香港的貧窮問題。這幾年間,推出了「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大幅提高向合資格長者發放的長者生活津貼金額、提高資助安老宿位的數目及長者日間護理服務的名額、推行「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對殘疾人士和精神康復者的服務增撥資源、以配對基金形式支援學生課餘學習。
本年度社會福利撥款高達662億元,佔政府經常性開支19%,與剛上任的2012至13年的428億元比較,四年間的福利開支大幅增加55%。這些不但遠超過去政府所為,更貫徹了其競選政綱,也正因為這些努力,截至去年底,香港貧窮人口為2009年有數據以來的新低,領取綜援人數亦是十四年來的新低,低收入個案數是十七年來的新低,失業個案數則是過去十八年來的新低。這是事實,更何況香港還要繼續擁抱自由經濟,維持國際競爭力,連續蟬聯傳統基金會所評選的自由經濟體。
再看看另一個困擾港人的深層次矛盾「房屋」。香港面對的房屋問題已不能單靠政策去解決,樓市辣招可抑壓炒風,為樓價及租金降溫,但面對市民住屋的剛性需求,增加房屋供應才是最根本的「王道」。然而,房屋供應短缺是過往累積下來的問題,難以一時三刻解決。但即使如此,行政長官任內還是提出了新的「長遠房屋策略」,預計在2015至16年起的五年期內,公營房屋總落成量約97,100個單位,當中包括約76,700個出租公屋單位和約20,400個資助出售單位。此外,私營房屋供應量顯著增加,截至2016年3月底,預計未來三至四年一手住宅市場的供應量約為92,000個單位,是自2004年以來的新高。
醫療與教育是社會政策的兩大支柱。醫療對於日漸長壽的香港長者而言非常關鍵,特首就此不斷增撥資源和推出新措施。例如把長者醫療券計劃轉為常規計劃並倍增金額至2,000元;落實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等。本年度更向醫管局撥款100億元成立基金,發展新的臨床公私營協作措施,以紓緩公營醫療系統應對人手供不應求的壓力,為病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至於教育則關乎香港的未來。特首上任之初,已積極推動免費幼稚園教育。經過四年努力,終於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預計2017至18學年起約七至八成的半日制幼稚園學位將會免費。這些措施都為香港的醫療與教育發展寫下新的一頁。
創新科技最為矚目
經濟是民生的基礎,也關乎市民的飯碗。看看這幾年的經濟,雖然近年內地來港旅客升幅放緩,影響零售業市道,但本港勞工市場整體上大致穩定,失業率處於3.4%的「充分就業」水平;市民收入在扣除通脹後仍有實質的升幅。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特首梁振英一改過往政府不作為的做法,以「適度有為」為方針,增加香港的競爭力和引入新的經濟動力,當中以創新科技最為矚目。為帶動經濟轉型,發展高增值產業,並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創新及科技局」於2015年成立,銳意推動本地創新及科技發展。2016年初特首更宣布投放超過180億元推出一系列措施,全方位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政府展現推動香港創科發展的決心,不久即引起外國著名科研機構的關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2015年年底宣布在港成立全球首個海外創新中心;瑞典卡羅琳醫學院亦在港成立第一個海外研究中心。
翻了上面一堆舊帳,可看到特首梁振英在過去幾年的施政足跡,雖不一定能盡如人意,卻事實上也建樹不少。但為何外間評價與實際情況有如此大的差距?這與特首經常提到的四個字有關,就是「迎難而上」。這個「難」字有兩方面,一是香港發展愈趨成熟,社會上有愈來愈多不同的價值觀,對於公共政策有愈來愈多元的取態,而取態之間的分歧與衝突亦愈來愈大,用特首近來的說法就是「眾口難調」。例如橫洲發展計劃既要照顧基層市民的住屋需要,但也牽涉了物流業界的發展需要,而環保人士、村民、社運人士、地區人士也是重要持份者,而且他們的政治能量愈來愈大。至於另一個「難」,就是現實與理想永遠有段距離,並且當現實的水平提升時,期望也會相應提升。所以,當年行政長官提出競選承諾,明知當中涉及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難在數年內解決,仍然選擇勇於承擔,但市民的期望高了,這些承諾今日反而成為被人攻擊的話柄。
特區政府迎難而上
縱使如此,面對很多困難,特首與特區政府上下、公務員團隊仍舊是那四個字「迎難而上」。這四個字說來簡單,但做起來的困難,非經過這四年艱辛的人不能體會。這就出現了一個有關下屆行政長官人選的關鍵問題,目前香港面對一系列正在突破難關的社會、經濟問題,一年後若由他人接手,是否可以堅持「迎難而上」?再看看政治方面,今屆政府最遺憾的是未能通過政改,反對派對人大的「八.三一」決定採取全面對抗的態度,未來「重啟政改」時,是否由某些人做了行政長官,就可提出不符「八.三一」的政改方案而得到中央政府的首肯?還是反對派會忽然來個大轉,接受「八.三一」?這些問題,任何有意參選的人士,都應該老老實實地給公眾一個交代。
我們翻過了特首梁振英這本帳簿,發現的確很「厚」。這本帳簿上的「厚」,是多年來一筆筆記下的憂國憂民、施政理念、政策計劃、成果收穫,最後當然還有不足與檢討。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本經得起考驗的特首帳簿。至於其他有志於落場競逐行政長官職位的人士,也應該向公眾展示他們的帳簿,由市民客觀地去「算帳」,這樣總好過繼續八八卦卦地去講心水、拿貼士。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2016年10月10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