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句話扭轉了香港家長的教育心態,叫做「贏在起跑線」,於是大家為了這句slogan拚搏了許多年,然後發現,贏在起跑線的結局,隨時是輸在終點上,於是,大家又愛煞另一句至理: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最近,看了日本消費情報站Recruit 電視廣告,開頭是一場大型馬拉松比賽,幾百跑手在起點空群衝出,躊躇滿志,向前跑呀跑,典型勵志場面,旁白也典型:
「今天不斷往前跑,每個人都是跑手。
時鐘沒法靜止,光陰無止境往前流逝,這是一場不能回頭的馬拉松。
一邊跟對手競賽,一邊在時間洪流的直路上奔跑。
想比別人跑得快,深信前面是美好的將來,確信必定會跑到終點,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忽然,主角停了下來,回頭對着鏡頭問觀眾: 「但,人生真的是馬拉松?」然後有人離隊,有人走回頭路,有人跨出賽場圍欄……旁白這樣說:
「人生絕不是一場馬拉松!
這比賽由誰策劃?終點由誰決定?該跑到哪裡才好?該往哪方向跑?
有否屬於自己的路?自己的路真的存在嗎?偏離跑道吧!……
失敗了又怎樣,繞個大圈又如何,不必跟旁人比較,因為路不只一條,終點也不只一個,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個可能。
人生各自精彩,誰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放棄一個終點,可能為了追尋另一個終點;偏離跑道,也許會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近年,有人開始逃離DSE 的軌道,朋友把念完中五的孩子送到台灣念預備班,再上當地大學,為的是避過DSE 上摔倒這一劫。有學校跟職訓局掛了鈎,每年補送一定數量的孩子入讀,讓一些注定考不上DSE 的學生,盡早找到自己的路。
更多例子是,中學畢業後先上職場工作幾年,做然後知不足,最終心甘命抵再念書。
這些例證,都證明人生不是一場局限了路線的馬拉松,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可能!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4年4月7日
原圖: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