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在廉政公署工作多年,期間常收到涉及新界土地糾紛的投訴,包括丁權、濫用土地作其他用途等等。類似問題源於殖民政府當時因應社會需要,必須開發荃灣、屯門、元朗、上水、大埔、粉嶺及沙田等地作新市鎮,過程中不免要徵收原屬原居民的土地,為使他們「合作」,殖民政府對新界問題大多抱持「隻眼開、隻眼閉」的態度,有時甚至明知有人違法都無動於衷。
八十年代官司 釀今天棕地難題
今屆立法會選舉,一直關注新界土地問題的朱凱廸取得逾八萬票成為「票王」,筆者相信,此結果反映不少選民對現時新界土地種種亂象的不滿。由朱凱廸極力「發掘」出來橫洲土地發展計畫,也凸顯新界土地存在已久的問題。八十年代,新界鄉議局前主席劉皇發在跟殖民政府的官司中勝出,成功改變「農地」的用途,農地改作貨倉、大型車輛停車場的用途的行為從此變得合法,即成今天大家所言的「棕地」。
把農地改作其他用途,無疑會產生不少問題。誠如元朗屏山原居民鄧達智所指,原有地方變成停車場,對居民造成極大滋擾,批評有關變動僅「少數人的決定」,小部分人賺錢,「其他人卻要一同陪葬」,非常不公平。
除卻「棕地」,該等霸佔政府土地數十年的寮屋居民同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坐落政府土地的寮屋,由始至終都只是暫准存在,當政府要發展公屋等公共設施時,收回原本屬於政府的土地,可說天經地義。社會中卻有不少人,無視土地屬於政府的事實,永遠只顧滿足一小撮居民的利益,這又對二十九萬宗正輪候上公屋的香港市民、十多萬劏房戶公平嗎?被收回寮屋的居民,若合乎「上樓資格」,可獲特快編配公屋單位,兼且可獲政府一筆過數十萬元的賠償。
寮屋霸地數十年 劏房戶上樓無期
霸地數十年,搬走時更可獲賠償,香港市民,真的覺得收地是不人道的安排嗎?
最教人難以接受的,就是每當政府要收回「棕地」及寮屋地發展時,有關人士總是強硬反對,無視香港缺乏土地、基層市民等「上樓」以及中產人士想「上車」的整體社會利益,我們亦只好無奈地等待「棕地」及寮屋地問題得到解決。
儘管橫洲問題被討論得沸沸揚揚,又有不少人士反對發展計畫,但筆者認為,事情也有好的一面:橫洲事件成功引起公眾注意,讓不少市民明白,現屆特區政府在土地問題上殫精竭慮,政府亦應借此契機凝聚共識,梳理新界土地的各種問題。
特區政府可藉此機會,竭力應對反對覓地建屋的阻力,例如不願意支持發展「棕地」的地主及霸佔政府土地多年的寮屋居民。筆者相信,公眾的支持和體諒,可讓政府在未來收地建屋時得到充分的民意支持。
另外,筆者絕對認同政府必須迅速制訂處理、收回新界「棕地」的可行計畫,並進行廣泛的公眾諮詢,希望在民意的支持下,政府可以有效地收回土地發展。
最後,幾個關於新界鄉村、原居民的問題,包括丁權的行使期限是否「截龍」、鄉議局架構,以至非原居民代表選舉等問題,長遠也必須理順和解決。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6年10月02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