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思潮
幼稚園思潮

美國作家羅勃.傅剛 (Robert Fulghum) 多年前寫了本小書(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 ,中譯《生命中不可錯過的智慧》;他用淺白的筆觸和意念,解構紛擾眾生的複雜問題,反璞歸真。書登上暢銷榜好一陣子,目前香港仍有大學列為學生讀本。

他說,真正懂得怎樣生活以至待人處事之道,不是學自崇高的學府,而是啟蒙的幼兒班,包括與人分享、公平競爭、不動手打別人、弄髒地方要自己清潔、傷害別人要道歉等等。沒有大道理,全是群體社會裏個人最基本的修養。奇怪的是,不少人多年經歷小、中、大學的浸淫,知識滿溢,那些在幼稚園學到和做到的小道理,卻隨着學養的增長而消磨。

願意與人分享是希望把美善喜樂分送給更多人,但不少大學生視髒話為時尚,又有選擇在畢業典禮上用粗鄙的行徑羞辱主禮人,把醜陋分給其他畢業生和師長,當然還留下最大一份給自己。他們忘記了踏進幼稚園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說:「老師,早晨。」那應該是3歲時的事了。禮貌包含對待別人的尊重和善意,粗鄙行徑反映自己的淺陋和無知。

4歲的孩子學會按規矩辦事,音樂室不能踢球,上廁所和吃茶點都有秩序,更不能把茶點拿到廁所吃。現在大學生卻在校園通衢大道開枱打麻雀,遇保安員干涉更刻意刁難,全沒考慮自己的對錯和保安員的職責所在,事後反追究大學的法理依據,無限上綱要討論校園空間的使用問題。幼稚園不用明文規定不能在廁所吃茶點,但孩子明白。

5歲的孩子長高大了,有紛爭懂得講理,不能由塊頭大的說了算, 更不可以動粗。現今有二三十歲的,因為得不到「民主」便去把立法會的大門打個稀巴爛,傷了好些保安員;也有大學生由於不喜歡校委會主席人選,便衝入會議室搗亂,禁錮委員,結果有教授被推倒受傷,有女士被圍困不適送院救治。傷害了人不單沒半點歉意,還大義凜然地說,只怪校方沒聽好學生說話。

大孩子搬得動桌椅,卻不會因為爭執而拿桌椅砸人。回看旺角一夜,大哥哥掘地磚掟警察,警察被打倒地上,垃圾桶還蓋頭砸下來。打人的說,因為小販管理隊不許小販擺賣,所以要動拳頭。若販管隊不管理小販,請他們來做什麼?小孩知道,校工嬸嬸負責清潔課室,校車司機送他們回家。道理簡單易明,大人就是不明,或者故意不明。

老師教的還有誠實,即使華盛頓斬斷櫻桃樹的故事或已過時。橫洲風暴中,年輕新晉議員指摘政府跟他談時,從沒說要建17000個公屋單位,卻原來他早已在傳媒訪問中評論過這個數目,事後辯說數字不是政府告訴他的,所以他沒說謊。身為區議員,既已知情,怎沒責任當面質詢官員?可憐赤子之心只剩下狡黠。整天高喊打倒這、打倒那的成年人,也許是時候溫習一下誠實、 禮貌、講理、和平友愛等不可錯過的智慧。你們在幼稚園時,早已學過了。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6年09月30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