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洲事件,某些傳媒經常攻擊政府唧牙膏,真正唧牙膏的其實是這些傳媒。
事件剛起時,候任議員朱凱廸投訴「官商鄉黑」,令其生命受威脅。由警察部同事到特首都十分重視。警方既提供人身保護,令朱也感放心。特首也在九月十日和朱通了電話,表示慰問和重視。警方也在朱懷疑涉事區域大舉掃蕩黑社會,大剎黑社會氣燄。但某些傳媒對這些工作視而不見。
既然特區政府上下一心保護候任議員,人身安全無文章可做,某些傳媒便轉向「 為何放棄一萬三千個公屋單位」,為何向個別鄉事勢力「跪低」?於是兩個相關局長在特首指示下於九月十五日中秋節當天約見兩位候任議員,闡述決策理據。在會上提到政府有向持份者「摸底」(soft lobbying)。這本來是全球通行做法。美國總統奧巴馬要國會通過其法案,也會派相關官員和國會議員等持份者「摸底」。但在某些傳媒筆下,「摸底」被妖魔化,甚至說成政府不做諮詢。其實政府有刊憲、有上區議會和城規會等諮詢程序,亦有收到反對意見,證明市民知悉橫洲第一期發展及有表達過意見。
接着某些傳媒又唧另一口牙膏,那便是「梁特首的參與」。以往有事情時,梁特首恰好身在海外,某些傳媒便責怪梁特首未能躬親。今次某些傳媒「發現」梁特首原來主持了一個和橫洲和皇后山相關的委員會,便立即反過來問:為何梁特首要親自處理?
政府面對不斷搬龍門的某些傳媒,只有三個可能做法,但前兩個並不可取。
一、告訴傳媒把所有問題一併提出,再耐心等一個星期,讓政府把過去多年來的文件都整理出來才回應;二、憑記憶即時回應;三、用數天時間,整理好全部文件,召開跨部門記者會一併回應。
政府採取了合理的第三種做法,但又被某些傳媒批評為反應慢。其實政府在立法會回應議員提問,也有合理時間去準備,而不是反應式地想起多少答多少。
某些傳媒預設立場,一切以抹黑和人格謀殺梁振英出發,然後以唧牙膏方式來提問,這只是新聞包裝下的政治攻訐,侮辱了新聞專業,也侮辱了市民的智慧。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2016年09月26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