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派獲青年支持最令人擔憂
分離派獲青年支持最令人擔憂

立法會選舉曲終人散,結果令人憂心。令人憂心的不止是議席的變化,事實上,除非建制派取得了地區直選逾半數議席,甚至取得了總體逾三分二大多數議席,否則的話,愛國愛港陣營多一兩席,少兩三席,對議會形勢的影響其實是不大的。筆者真正感到憂慮的,是有多位以「民主自決」或「民族自決」作包裝的分離主義政客入局,說得更清楚一點,是分離派議員的當選,反映了背後有一定數量市民傾向認同分離主義,這才是最危險的。畢竟,議員的淘汰輪換並不罕見,議會多一位反對派或少一位反對派的影響也不大,但分離主義思潮一旦在社會落地生根,形成了一股政治勢力,在往後是很難根除的。換人容易,撲滅一種思潮卻很難,更何況,這股思潮似乎有愈燒愈旺之勢,未來恐怕沒有最極端,只有更極端。

撲滅一種思潮很難

我們都知道,從理性層面,香港是完全沒有獨立的條件的,所謂港獨無疑只是一條死路。問題在於,當分離思潮成為了一種理想主義,成為了浪漫的激情和想像,其對於青年的非現實吸引力,是超越理性的。所謂「明知不可而為之」,就是這般道理。香港不能獨立,大家都知道,但投票予分離派的選民,又會有甚麼切身代價?不止擁抱分離主義的市民感受不到代價,連擁抱分離主義的政客也幾乎沒有代價,至多是被禁止參選,但也存在博大霧的空間,穩賺不賠。既然一種不切實際的追求背後是沒有代價的,投機分子怎會不愈來愈多?

從選舉結果及多個民調上看,較傾向分離派的市民,一般是較為年輕的,甚至連分離派的政客,也多數是青年人。這也反映了分離派着力爭取青年人支持的意圖。

政府青年工作不足

但筆者想強調,分離主義在港青之間植根,不完全是青年工作乏善可陳的結果。事實上,只靠一般性的青年工作是不能夠解決青年政治問題的。試想一下,青年工作能夠解決青年買不到房、輪候不到公屋的問題嗎?能夠改變港府和內地負面消息充斥互聯網的現況嗎?八十後、九十後青年在一個已發展的香港成長,其價值觀與拼命追求發展的前幾代港人是非常不同的,難道香港現時的社會發展模式能夠跟着青年走嗎?資本主義經濟下的不平等矛盾,怎樣通過青年工作解決?一國兩制下,陸港兩地之間的價值觀差異,愈融合愈抗拒,怎解決?可見青年政治問題背後不止是青年工作問題。

有人認為自決派或分離派的崛起,不表示社會傾向分離主義,而只是反映對港府非常不滿,才會支持較激進的政客而已。這說法卻解釋不了,反對派的政客有很多,主張議會抗爭的舊政客也有好幾位,為何偏偏選擇分離派的候選人?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2016年09月24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