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凱廸不愧被喻為立法會選舉的「黑馬」,獨立選戰創造新界西「票王」,當選時握拳吶喊,勾起早年在反高鐵和反清拆皇后碼頭行動中額纏布條、無畏無懼的鬥士形象;繼而爆出遇死亡恐嚇,再一句「官商鄉黑」,掀起橫洲風暴的滔天巨浪。
朱凱廸只在過程找碴
那邊廂,鄉紳一出場就帶着「傳統」遺留的原罪——傳統給予原居民額外的權利,甚至寫入《基本法》內。此外,新界的圍村文化營造了鄉民的「惡霸」形象,丁權議題又惹來爭議不斷,甚而渲染幾分「黑」味。
雙方對壘,就如設定好的情節,黑白分明;至於官如何勾結商鄉、如何涉黑,意義似已不大,也沒多少人理會什麼證據,反正信就是了。
如果不是固執的朱凱廸,橫洲爭議或者不會擺上枱面引起關注;如果不是鄉紳之過,分階段發展棕地也許沒有那麼面目可憎。不過,發展下來,似乎朱凱廸和鄉紳們都不是故事的主角,主角依然是梁振英。
事發不久,梁振英已第一時間說清楚,橫洲17000個公屋單位是要建的,只是先後問題。政府文件和媒體報道都顯示橫洲第一期工程之後仍有後續,朱凱廸與兩名民主派區議員應該知曉,不必再無謂糾纏;當然還有一群旁觀者,事件爆發後蜂擁而上抽水,欲找到罪魁斬首示眾而後快。
朱凱廸和其他反對派政客同鼻孔出氣,在過程裏找碴,反忘卻原來抗爭的目標。若朱的目標是爭取為市民建造房屋安居,大致上已達到。他在新界經營多年,對土地問題有深厚的認識,在居民間已建立起廣而深的網絡。既然與政府目標沒有分歧,後續理應與政府合力,設法消弭反對力量,想想誰的橫洲,誰的發展?
「棄棕保綠」,還是「棕綠兼顧」,哪一樣更符合公眾利益?讓建屋計劃盡快上馬。梁振英建議成立平台討論橫洲棕地問題,朱凱廸斷然拒絕參與,平白錯失了保衞土地公義的機會和責任。或許,「倒梁」的意欲已凌駕於市民利益。
梁振英哽咽有道理
政府發展橫洲興建大規模的公共房屋,肯定要取得鄉事人士支持合作,對合法持份者運作多年的作業作出妥善安排,對非法佔地的惡棍不能手軟。收地為民建屋,是政府不能推卸的責任,接觸地區人士「摸底」是不可迴避的程序,亦毋須有任何忌諱。
橫洲爭議涉及33公頃土地,出現暴力威嚇,疑犯已就逮。相對下,佔地330公頃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兩年前遭到強烈反對,引起的暴力衝突更甚,可見每一寸土地的發展,都需要港人的理性和智慧共同應對,才有望實現。
砍了誰的頭又如何,安葬還是要找地。梁振英哽咽不無道理,皆因粒粒辛苦,點滴在心。
原文轉載自《信報》2016年09月23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