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長期受房屋問題困擾的港人,可以有一塊大平地,能興建萬多個公營房屋單位,對於近20萬劏房戶和近30萬公屋輪候册上的市民來說,雖不至可以即時解決住屋的問題,但的確可以增加基層市民上樓的機會。政府無論遇到什麼阻力,絶對應該要把建屋計劃貫徹落實。然而,近日關於這個元朗橫洲公屋發展項目的爭議,撓撓攘攘,眼看一群候任議員搞了一場大龍鳳後,卻令人更加擔心這計劃首期的4000公屋單位和同類建屋計劃,會否更難上馬?
其實,市民最關注的是橫洲項目的一萬七千公屋單位最終能否成功興建。爭議過程中,我們的代議士所扮演的角色卻可圈可點。
學者出身的姚松炎,屢屢指稱有私人發展商收棕地十分容易,質疑政府誇大收棕地難度。但實際上收棕地會比收寮屋地或政府擁有的綠化地容易嗎?
棕地乃九O年代遺下的難題
有熟悉鄉郊發展的高人告知筆者,收寮屋地,就算地原本屬於政府,但基於「以人為本」的收地政策,過程要經過經年累月的協商來落實拆遷安排,亦同時防備有人趁機霸地成釘子戶。至於棕地,自九O年代以來,都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一、棕地上現有作業及經濟活動,拆遷絕不比任何民居地容易;二、棕地經濟活動也要覓地重置,加上物流、環保回收等行業佔地大,令難度增加;三、棕地業權分散,延長協商收地的時間,政府想劃一規劃難度也更大。
事實上,政府基於專業評估及考慮實際情況後,按優次分期發展,盡快興建第一期4000個單位,加快市民上樓,只要總建屋量不變,做法是無可厚非的。
分階段建屋無可厚非
當然整個事件最惹人關注的,還是掀起事件序幕的直選「票王」朱凱廸。本來筆者對朱凱廸寄予厚望,但經此事件,朱凱廸表現出來的「盲反」行為,令人失望。在政府的記者會後,朱仍然堅持其所謂的保護非原居民利益,製造非原居民及原居民之間的矛盾,可以解決土地問題?他又亟力主張「取消摸底」,污名化協商過程,會有助各持份者達致共識嗎?;「官商鄉黑」勾結的指控,把政府扣上黑帽子,打擊政府的威信,又怎樣令政府有足夠政治能處理地區的阻力?堅持「不遷不拆」綠化地上百多戶居民,那麼是否意味著原本規劃在該處的4000個公屋單位會泡湯?其他數十萬輪候公屋的市民又如何呢?
新瓶舊酒、陰暗論
這場大龍鳳充斥著「陰謀論」、「勾結論」,然而面對著九O年代已遺下來的棕土問題,當中的複雜性是需要政府及相關持份者很聚焦及凝聚很大的力量去處理,如果我們新的議員、新一屆議會,不能改變舊作風,繼續以政治口號、政治攻訐掛帥,事事仍在「陰謀論」、「勾結論」中開始,動輒P&P, 最終會被選民唾棄。
原文轉載自《am730》2016年9月23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