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折疊》
《北京折疊》

中國作家郝景芳,近期因其小說《北京折疊》獲得科幻界大獎雨果獎而聲名大噪。作品講述22世紀的北京,人口8,000萬,不同階層的人生活在相互隔離的3個空間裡,並按比例分配生活時間:第一空間住著權貴統治者,有500萬人口,第二空間是2,500萬中產白領,第三空間則有5,000萬底層勞動者。每48小時中,上層人士能生活24小時、中層白領16小時,下層清潔工只有8小時。當一個空間出現,另外兩個就會折疊起來,裡面的人隨即休眠。

諷刺的是,這作品明明是借科幻諷今,除了背景之外,無一不暴露當代大城市的階層差異及權力分配的現實,卻偏偏榮獲科幻界最高榮譽雨果獎,不知道還以為是西方評審對作者太過明顯的隱喻所開的玩笑。

如果我們以為作者藉作品來發牢騷就錯了,她實際上在為正在全球大城市湧現的後現代社會問題,提供一種「反烏托邦」式的解決方案:面對自動化和大規模失業問題,只好把底層人口「塞到夜裏」,徹底減少這些人的生活時間,同時為他們保留了一種不能由機器人替代的工作—垃圾處理。至於為避免因上層社會工資、物價上漲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影響到底層人口,城市必須實行摺疊和完全隔離,令人們、貨幣和商品無法流通─這些措施的出發點儘管是人性和善意的,卻令社會階層固化,貧富分化幾乎不可逆轉。

目前香港的眾多社會問題,歸根究柢就是所有階層同待在這彈丸之地,同時承受著全球化及其他階層的相互影響,假如我們再不趕緊尋找解決方案,將來香港可能只剩下「折疊」一途。

原文轉載自《am730》2016年9月15日

原圖:網絡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