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的周末,由一杯馬來西亞咖啡和一份港式蛋治開始。早餐過後,他打開南韓製造的電視機觀看奧運女排決賽,中國隊對陣塞爾維亞隊;坐在電視機前的他不忘拿出美國牌子、中國製造的手機玩美日共同開發的遊戲捉小精靈。
那場排球決賽精采絕倫,中國隊上演的大逆轉看得香港仔激動不已,振臂叫好連連。除了排球,他最喜歡的奧運項目是游泳。美國的菲比斯和中國的孫揚都是他的最愛,幸好兩人參加不同項目,否則他真不知道該支持哪一個。香港仔從小就敬佩那些努力付出、揮灑汗水的運動員,自然,「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和橫空出世的傅園慧也是他的「女神」。
看完比賽後,興奮的香港仔出門覓食,走進茶餐廳,要了一罐全球暢銷的紅罐汽水和餐蛋即食麵。曾旅居外地的他不時感慨,在「鬼佬」國家吃麵條,絕對不會有湯底,惟有在香港才能吃到這種獨特美食。不過,勿忘這頗具香港特色的食物,亦是中式烹調與西式食材的完美結合。
香港仔認識中國不多,談不上愛國,但從來也認同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他一刻也沒想過糾眾去欺凌由內地來港購物遊覽的大媽,更反對拿磚頭掟傷警察。他喜歡看到不同國籍運動員掛上獎牌時流露的喜悅,中國和香港運動員有好表現他同樣雀躍喝采,當他們失落獎牌時心會下沉。他希望看到競技,按遊戲規則壓倒對手,不願看到用暴力去把個人主張加諸別人身上,所以後來他在網上看到兩幫「本土派」人士在選舉場合互相追打、拳腳交加的場面,感到惡心、迷惘和不解。
全球化早已是世界發展趨勢。除體育比賽外,品牌、精英、訊息等等,很大程度上都已不再受國界所限制;香港作為國際都會,全球化早已融入這個城市的點點滴滴之中,成為普通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體育競技是「和理非」精神的上佳體驗。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就是通過沒有任何歧視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少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而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奧林匹克精神就是互相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香港一般市民雖未參加奧運,卻也在不經不覺中彰顯了這種精神。倒是有些自以為佔據道德高地的媒體和掩耳盜鈴的「本土派」總是參不透,強要在國家隊和港隊之間二選一,卻不知運動場上的體育精神早已超越國籍,何況港隊的全名原本就是中國香港。
林丹和李宗偉的羽毛球對決,李慧詩擊敗對手之後互相牽手並駕齊驅,牽引無數觀眾心情的並不是運動員所代表的國家,而是比賽本身散發出的競技之美,是那種惺惺相惜的情懷。動輒以「本土情」煽惑人心、用拳頭打天下的香港本土派永遠不會明白。
原文轉載自《信報》2016年8月26日
原圖:新華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