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校前先聽前人辛酸
選校前先聽前人辛酸

本文作者為報章前教育新聞組長梁永樂

開學在即,2016年度的小一學生即將上學去,小學是否如想像中般好與壞,即將見真章……家長的口碑是最快最新的資訊,趁9月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報名前,不妨多聽聽今年小一學生家長對學校的評價,極具參考價值,隨時可改變家長對一間學校的觀感,家長即使喜愛某名校也應多聽多看,別被名校之名所迷惑。

了解功課多少與深淺

去年9月,我不斷充當「死八公」的角色(其實一直都係),要了解小一新生的上學情况,第一必問功課多不多?這問題或許「很廢」,但的確是家長非常關心,因為陪過做功課都知,是何等艱巨或「勞鬼氣」,小學的功課普遍都較幼稚園多,雖然有不少幼稚園都「搏老命」給予學生功課,甚至有幼稚園於學生幼低班(K2)已默書寫生字;幼高班(K3)已要寫幾十字作文。好些家長都仍會覺得,開學一周仍是蜜月期可「玩玩下」,部分學校並非如此,實實在在地給予學生功課,尤其要執正學生「寫字的筆畫及格式」,一絲不苟。

默書,這對我來說是個噩夢,整個高小階段默書的及格次數寥寥可數,令我構成沉痛的童年陰影。開學第一周默書已成不少小學的常態,而默書的內容殊非簡單,有九龍名校要求學生於指定時間內,將平生所學的英文生字全數寫出,然後列出排名榜,學生的水平一目了然,比較高低自信心也是高低立見。

亦有小學於第一次默書,已經不會給學生指定溫習範圍, 而是採用unseen dictation,生字也非簡單淺白,而且寫漏英文眾數的S,也需要扣分。按我當年「雞校」的標準,單是unseen 部分已等同小學五至六年級的要求,話說該名校的第一次默書結果,逾半班是肥佬,只有母語是英文的學生可保持自信。

功課量與默書反映教學方法剛才所說默書及功課量,除了反映學校的學術標準,同時也反映學校對孩子的教導方法,學校首要培育學生自信心,或先打擊後鼓勵。若家長不認同,或明知孩子並非適合這類讀書方法,就真的要三思,勿因名校而勉強報讀。

孩子適應小一,可能是家長與孩子共同面對人生的第一個難關, 「八卦」所得,不少學校都相當重適應的環節,適應班、家長講座相當常見,朋友分享,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有老師向所有新生進行家訪,朋友說,老師親切熱誠,對學校大大加分,家訪過程不單讓老師了解學生情况,家長亦可及早認識班主任老師,或學校情况。家長選擇小一時,這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我認為學校政策管理直接影響教學質素,若學校落實這類德政,學生定必是第一個受惠者。

其他觀察如學校採用的教材深淺程度,課程是否教深一個年級等等,對於家長而言,應該也是相當具參考價值,不過,家長要全力發動人際網絡尋找心儀學校的家長,雖然花時間,但總比尋找小精靈容易吧。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6年08月23日

原圖:大公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