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經濟增長主動力的中國,履行「大國責任」,借助傳統儒商精神和在改革開放歷練中陶鑄而成的「中國模式」,主導重建應對新世代的商業文明。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一個以「儒學:世界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上指出,要解決人類當前面對的眾多突出難題,「不僅需要運用人類今天發現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用人類歷史上積累和儲存的智慧力量」。他說:「世界上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着解決當代人類面對難題的重要啟示。」至於研究孔子、研究儒學,則是認識中國人的民族特性、認識當今中國人精神世界歷史來由的一個重要途徑。
要將千年傳統文化與當今商業世界整合共融,引線就在儒商精神。顧名思義,儒商是指具有儒家氣質的成功商人,當中包含兩個層次,第一是在人格上「修高明之行」,具備儒者的道德才智;第二是在商業經營倫理上,能秉持見利思義、回饋社會的原則,做到「立人」與「立業」相結合。故此,當年儒商如徽商祭祀朱熹,晉商供奉關公,皆在強調信義,要求「義利合一」。
然而,經歷近現代帝國主義的政經淘洗,再加上市場一體化的催迫輾轉,西方的重商主義和利己主義席捲全球,主宰了商業文明和社會價值,並為不法商人與無良政客的勾結開了一扇窗,可以輕易透過政策傾斜、行政便宜、法律漏洞,甚至公然包庇,一再以偷天換日手法巧取豪奪,蠶食鯨吞公眾利益,令社會承受不必要的折騰,亦令國際關係出現複雜的波動。類此動亂禍源,俯拾皆是!
香港儒商、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認為,儒商文化的核心是「仁者愛人、以義制利、誠實守信、以人為本、以德為重、以和為貴」。他在一個名為「重建全球華人的精神軸心」的主題演說中指,「中國夢」不僅僅要中國成為經濟大國,還要成為科技大國、軍事大國,文明禮儀大國、世界文化大國;因此,我們這一代企業家要有一個使命,就是重塑傳統文化,強調新儒學精神,樹立「中國魂」,在華人世界中復興儒教,並讓中華民族受到世界尊重。
須強調,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就需要兼顧經濟建設和文明建設這軟、硬實力層面,升華道德境界,取得國際尊重,任重而道遠,需要一步一腳印地編織蘊蓄。每一家孔子學院、每一尊孔子聖像、每一趟外訪交流、每一篇宣導文章,都在為弘揚儒商精神,協助築建「中國夢」,緩解社會矛盾,邁出關鍵的一步。基於歷史的特殊因由,「一國兩制」的特殊使命,作為中外接軌的窗口,香港儒商在這方面,絕對責無旁貸。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 2016年08月23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