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我沒預料到一班七八十歲、未受過正式演戲訓練的公公婆婆,和一班迦密中學學生,娓娓道來自身的故事,就可以打動我。
我到理大蔣震劇院看話劇《紅土黃田》,它是港鐵和中英劇團合辦地區口述歷史戲劇計劃的一部分,透過蒐集紅磡、土瓜灣、黃埔及何文田區內「老友記」的親身經歷改寫成劇本,再由故事中人粉墨登場演出。
《紅土黃田》的故事,由一列跨越時空駛至紅磡的火車開始,由鐵路工人憶述了百年前興建九廣鐵路,當局曾經猶豫,應否由上水開至紅磡,但要鑿穿畢架山,工程浩大,抑或途經元朗和荃灣的平原,工程輕省得多,經濟價值卻也低得多。歷史已經有答案,但一個決定牽繫了許多人的生命故事。其一是在蕪湖街由父母經營勝記表行的馮秀琼,另一個是和老公在紅磡住板間房的主婦黎素冰。
今天已垂垂老矣的秀琼,隨着回憶蕩到半世紀前,爸爸和弟弟在小巷裏替人修理手表,生意曾蓬勃興盛,但命脈卻輕易受店舖前一條轟隆隆的天橋截斷,遷舖後又因巿場變化,走上衰落之路。親人逝去,令秀琼不忍再回紅磡傷心地。戲演到這裏,舞台上的秀琼被真實的秀琼取代,淹沒在傷心回憶中,哽咽唸白,幾乎演不下去……
七十八歲的素冰,由廿來歲的逛花巿的少女開始演起。開花有時,落花有時,一枝水仙花貫穿了五十年人生,看似平凡卑微的存在,卻要有愚公移山的力氣力爭上遊,由板間房、公屋到居屋,建立舒適的安樂窩,但女兒夭折、丈夫離逝。人生的甜酸苦辣,是所有香港人的縮影。
在素冰和秀琼身上,看到我逝去的父親和年邁的母親,不由得鼻酸了。
原文轉載自《明報》7月30日
原圖: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