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香港唯一一間有百年歷史的大學——香港大學,近年風波不斷,在陣陣爭吵聲中傳來一個個令人憂慮的消息。六月,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亞洲大學排名榜,本來排名第三的香港大學,今年被北京大學後來居上,跌至第四。最近,香港專業教育網公布的大學排名榜,香港大學又在「民意排名」及「僱主排名」兩方面下跌,更反映港大的問題不僅出在教學質素,更蔓延至市民對其觀感。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難免「痛惜」。「痛」是由於過往港大一直是香港的驕傲,港大學生是「天子門生」「社會精英」,看到這些新聞,回想港大近年的事情,不禁「心痛」;「惜」是要反思港大為何會出現今天的景況,在這棵百年大樹被蛀蝕之初,喚起大家對港大的「珍惜」,及早治理。
民調排名下跌社會觀感差
先從最近這次調查說起。香港專業教育網公布的排名,有兩項直接與民眾觀感有關,一個是「民意排名榜」,一個是「本港僱主最願意聘請的大學畢業生」調查。「民意排名榜」,由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以真實訪員按隨機電話訪問所得,共成功訪問了1222名市民。結果顯示香港大學的總體表現評分自2013年起便不斷下降,由8.07分跌至2016年的7.20分,其多年以來佔據的榜首位置被科技大學奪去,跌至第三位。而且,跟2015年同類調查結果比較,只有香港大學評分的變化顯著,由2015年的7.58分跌至2016年的7.20分,其他大學並無出現此情況,這表示港大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是「真正」下跌了。至於「僱主調查」,則是向在工作上有參與招聘新員工程序的受訪者問及其選擇大學畢業生的喜好。結果194名受訪者中,只有10.1%最喜歡選擇香港大學,三甲不入,只能位列第四。由此可見,不只是一般市民,在僱主心目中,港大畢業生地位也下跌,不再是企業爭相聘用的「天子門生」。
其實,大家在香港生活,回想過去幾年港大發生的事,也會給出與上述民調結果相符的答案。由2014年發表《香港民族論》,提倡「港獨」主張,到違法「佔中」時積極動員參與,港大學生會的周永康成為「佔中」青年旗手,再到陳文敏事件時衝擊會議,圍堵校委,偷錄議會保密內容。這些事件社會大眾歷歷在目公道自在人心,人心正好反映在是次排名中,參與其中的相關人士不應也不能抵賴。
港大形象下跌是不爭的事實。然而,事實的另一面是,根據香港專業教育網公布的排名,雖然港大在「民意排名」及「僱主排名」下跌,但港大在「整體排名」仍然位居首位。因為整體排名還考慮了「入學收生成績結果」「研究成功申請率與撥款額」「圖書和電子資源收藏量」等因素。以「圖書和電子資源收藏量」為例,根據是次調查,港大藏書逾三百萬冊,為各大院校之冠。這些圖書、研究撥款,都是港大多年累積下來的資源、財富,俗稱「老本」。這些「老本」不論是公帑資助,還是私人捐款,都是歷代香港人有份支持、建立的「百年基業」。
學運變質失去市民支持
可惜的是,港大近年搞政治,不務正業,縱然有「老本」也會「坐食山空」,於是國際排名亦同時下跌,令人擔憂。要看透港大的情況,可以與科技大學做個比較。有人說港大校委會有李國章做主席,是行會成員,是特首委任,所以沒有學術自主,所以學術表現下跌;科大校董會也有廖長城,也是行會成員,也是特首委任,但科大在國際排名及香港民意排名卻不斷進步,有超越港大之勢。科大師生與校董會之間,在校政方針及決策上是否完全沒有分歧?相信不是。然而科大沒有玩「人身攻擊」,不會針對主席的背景,作非理性的政治鬥爭。反而,他們懂得善用校董的社會網絡,爭取更多資源。科技大學上下一心,教授專注研究教學,學生專主學業工作,超越港大自然是公平的結果。
公道點說,大學生搞學運、參與政治,也不能完全算是錯事,過往一直都有,問題癥結在於學運的變質。以往的學運如「爭取中文成為法定語文運動」「反貪污捉葛柏」「保衛釣魚島」「認中關社」,都是面向社會,心繫家國,令社會變得更好的運動,大學生作為知識分子,有此政治覺悟與承擔,會得到社會認同。然而,這兩年間港大的學生運動,簡單而言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搞「港獨」「自治」,另一類是搞政治鬥爭,利用港大的事件去攻擊特首梁振英。再者,在手法上,由以往的有理、有利、有節,重視溝通,演變成現今的衝擊、不講規矩、不重誠信,這些議題與手法與當年相比,高下立見,固然會失去市民支持。這種學運的劣質化,自然反映在社會的。
香港大學是香港人的大學,也是國家的大學。港大的創辦人盧押(Lugard)曾清楚指出,港大是「為中國而立」。當時的兩廣總督張人駿認為香港大學的建立有助中國人獲取西方知識,甚為支持,還號召省內居民募捐,共籌得數十萬元之多,在當時來說是相當可觀。民國初年,內地每年均選派學生入讀港大,當中成就了劉仙洲、朱光潛、趙今聲、張愛玲等人才,對國家的科學、教育有重大貢獻。有着為國家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的香港大學,如今卻出了梁天琦這類鼓吹「港獨」的人,實在令人扼腕。
說到底,周永康、馮敬恩、梁天琦這類學生只是眾多港大學生的一小部分。可惜,我們真正的「天子門生」「社會精英」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變相縱容這一小部分人去破壞港大的百年基業,最後「自食其果」。僱主排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警號,因為這是一個信心問題,而「信心」,往往建立困難,破壞容易。社會、僱主對港大學生的信心,是港大校友以及學生事務處同事辛勞建立的成果。然而,這些成果卻逐漸敗壞在少數人的搞事及多數人的沉默之中。要力挽狂瀾,真的要「自己港大自己救」。時下年輕人流行說「某某人不代表我」,珍惜港大的學生,如今應大聲說出那些搞「港獨」、無底線的人「不代表我」,重新展現港大學生應有的風采。否則在市民眼中,港大學生都只與周永康、馮敬恩與梁天琦之流無異。
常言道,「校園是社會的縮影」。港大今天面對的景況又何嘗不是香港社會面對的景況?我們的社會就是往往被一小部分人騎劫,然後損害了整體社會的利益。珍惜香港,就要在九月向「少數人的暴政」作出反擊。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16年07月23日
原圖:大公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