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心魔 冀議員珍惜立法會上海之行
擺脫心魔 冀議員珍惜立法會上海之行

政改諮詢走入「收尾期」,「早餐會」及「上海行」成為近日的政治熱點,前者有中聯辦官員參與,透過四天早餐桌的無礙溝通,與泛民議員交流各自對普選的意見;後者就有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香港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到來,與全體立法會議員共論普選。兩個政治舉措,方式不同,目標一致,展示了中央聆聽泛民意見的誠意,及落實香港普選的決心。不過早餐會還好,泛民一早報名,未能臨時提出甚麼前設條件;上海行則仍在籌備階段,中央充份表達善意,幾乎「有求必應」,建制派也「無限退讓」,希望玉成其事,但泛民卻一再更改遊戲規則,又擺出一幅「你唔應承我就拉倒」的姿態,教政界中人為之側目。

「上海行」細節還有待敲定,但姿晴已聽到身邊熱廚房老友「牙痛咁聲」,矛頭直指要求一日一變、「日日新鮮日日金」的泛民,坦言政治商討當然離不開討價還價,泛民有「政改關鍵少數」的籌碼在手,叫價高一點也無妨,但訪問團畢竟不是街市,議員也不是追求「最抵價」的師奶,不應「叫完再叫」、「越叫越高」,將「參觀、交流、研習」、議題全面的訪問團收窄成單一的「政改談判場」,再將全體議員概念無限模糊化,搶盡焦點:「泛民提出的三個前設條件,即上海團主要討論政改;要有足夠時間單獨與中央官員討論政改;以及中央官員正式回應不同的政改方案,事實上已令訪問團焦點旁落,與組團的原意不符。」

傳媒早將上海團定性為「政改破冰之旅」,坊間也多有此觀感。老友就提醒姿晴,訪問團並非「邀請或被邀請」,而是立法會一直都有表達「內訪」的訴求,尤其上海自貿區成立後,不少港人反映了對滬港競爭加劇的憂慮,立法會議員也一再追問自貿區的情況,故經由特首轉達後,中央同意,才作出安排,讓議員組團赴滬,實地了解。訪問團是要討論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政改只是其中之一:「當然,目前正值政改諮詢期,大家主要關心政改也屬正常。所以泛民要求見主管港澳事務的官員,要求討論政改,中央都即刻正面回應,建制派也不介意做配角,願意分組,讓泛民單獨與王光亞和李飛會面。」

不過,老友指出,訪問團並不是泛民的訪問團,而是全體立法㑹議員的訪問團,政改也不是泛民獨有的議題,是全體議員共同關注的議題,建制派委曲求全,正是希望泛民見好就收,不再扭擰,能夠同行:「即使沒有了泛民,上海團也能成事,但泛民白白錯失了一個與中央直接溝通、對話的機會,又是否市民樂見,與他們不斷重申的希望打開溝通大門、直接對話的訴求又是否背道而馳?」


 
有政界中人則點出,泛民一方面批評中央對普選有「既定立場」,自己又企圖帶著寸步不讓的「政改議程」赴滬,更為上海團劃定「談判框架」,矢言若中央不同意便「一拍兩散」,這種做法恐不能只以「講價技巧」形容:「我經常都說,自2010年民主黨支持改良方案而被激進泛民追殺以來,泛民大抵都有了一個『談判心魔』,既知要落實普選,就不能不與中央溝通,又擔心步民主黨後塵,揹上民主叛徒、密室談判的惡名;明知政治現實上若不作出妥協,政改方案只會淪為泡影,所謂真普選也不可能落實,卻為了民主鬥士的衛道形象,不敢放開三軌方案。又要威又要戴頭盔,應該是對這一階段泛民表現的最好總結。」

他復語重心長地說,政治始終講求妥協藝術,如公民黨湯家驊、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都不再糾纏於公民提名、政黨提名議題上,其他泛民難道不能回歸於務實:「政治問題政治解決,泛民要有這種政治勇氣,擺開公民提名的緊箍咒,不要怕因此被激進泛民或學民思潮追打,如果你真的想要落實普選,為甚麼明知公民提名不可行,還要撼頭埋牆?」

原圖:網絡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