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18日)下午,正當台灣立法機構為兩岸服務及貿易協定議案僵持不下時,一群關心該協定如何影響台灣的學生在立法機構外平靜集會。筆者已注視該事件的事態發展,擔憂學生可能被政客介入及利用。未幾,筆者的憂慮不幸浮現,集會活動變質,有被逢中必反的民進黨政客鼓動介入的跡象。學生變得激進,藉霸佔立法機構手段企圖迫使台灣當局改變決定。蘇貞昌發出動員令鼓動群眾介入,蔡英文、謝長廷高調亮相,爭取在傳媒前曝光。
我認為,當地學生的初衷乃是出於對當地社會議題的關切之情,事發當晚,台灣清華大學已表示,學生關懷社會是對的;可是,他們的激情已蓋過理智,在行徑與手段上,更令人感到非常失望及不能容忍。未幾,學生的激烈情緒與激進行徑沒有緩和的跡象,愈演愈烈,衝擊台灣的行政機關辦公室並加以搗亂——最終導致台灣警方進行清場,流血被捕。他們可曾了解過服貿的底蘊與細節呢?事件背後的政治複雜性,是否已經被利用與消費呢?那些曾經號召活動並藉此博取宣傳的民進黨大老,當學生被防暴警察驅散、被水砲打中時在那裡呢?
筆者關注,香港時下不少青少年人,與他們一樣,尤其學生往往都在激情蓋過理智的情緒下,以關心社會的本心,做出激烈的行為。無形中給了惡質政客極佳的機會進行介入、利用與煽動。曾為年輕人,當然明白那一顆赤子之心是何等熾熱,但同樣地是何等易於撩撥,對於四方八面湧來的政治活動,其背後有多複雜多黑暗,是否單憑一顆赤子之心就可以理解參透得到?
筆者認為,在學的年輕人實在不適合參與過多的政治活動,以免稍一不慎誤墜囹圄抱憾終生。其實「身體髮膚,受諸父母」,一旦損傷又如何面對父母呢?學生應當多花時間閱讀、學習,增長個人知識,透過多了解、多關心、多思考與發言的形式,進行理性探討,並以可行的渠道參與,如參與研討會或講座。台灣學生應當多參與由學者、教授、業界代表具辦的講座或研討會,以認知取代不足;以開放的心胸取代固步自封。
可嘆的是,事件至今仍未有平息跡象,他們仍計劃策動罷課延續有關行動。然而,不願意介入事件、對事件沒有特定意向或希望透過其他形式表達關注,如上述溫和理性方式的學生,他們的上課、就學權顯然行將被犧牲。更離譜的是,有大學教授主動參與有關活動,蓄意放棄授課,妄顧不參與學生的就學、受教育需要,如靜宜大學邱誌勇教授給予參與衝擊的學生滿分成績、一群來自多間當地名校教授藉口於場外開課,以到課為名義間接迫使學生參與有關活動,有關情況與行為更應當受到譴責。
說到有教授介入,這不期然使我們憂慮到香港最近的一個政治口號與主張,由教授戴耀庭、陳健民帶動的所謂「佔領中環」。同樣是打著類似迷人、社運式浪漫口號作外表,實際上卻始終離不開被政客利用、操控的可悲結局,更讓參加者很可能需要面對個人刑責。我們擔心,此風會蔓延至港,有愈演愈烈之勢,我們期盼學生應該以學有所長甚至學有所成為目標,並且在面對有關活動的招攬時,應當三思並拒絕。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4年3月27日,此為作者原來版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