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香港回歸後更民主了,政府管治卻變難了」,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周一發人深省一問,近日引發各方激烈討論。不少泛民政客及偏激媒體,自然將管治困局推諉於選舉制度和行政長官。其實,責任誰屬絕不是看誰一面之詞。但既然講到管治責任,筆者就覺得「是非曲直,理理清楚」,政制及政府並非完美無瑕,但近年好些泛民政客的確往往以民主之名,以劣質手法阻礙管治,這種賊喊捉賊的伎倆也不可縱容。
帶着矛盾去議政忽視市民利益
說泛民賊喊捉賊,是因為無論從制度還是現實,泛民都是造成當前管治困局的關鍵之一。
本港回歸近十九年,泛民基於自我認定「永遠反對派」身分,一面積極參與議會抗爭,一面又抗拒「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帶着矛盾來參政議政,支持或反對某些議案往往考慮選票及個人政治利益,甚或意氣之爭,而忽視實事求是、市民及香港整體利益。矛盾議政的結果就是行政立法關係惡化、議會內撕裂加劇、和體制外極端勢力興起,這三者恰是管治困局的核心所在。
行政立法關係惡化上,拉布最為典型。泛民不僅在政治議題上拉布,民生議題也不放過,為反而反走到極致。早前港珠澳大橋、高鐵不需多提,就是剛剛過去的《財政預算案》,泛民也提出了多達二千一百六十八項修訂,阻擾民生項目順利推展。
惡意拉布導致議會內撕裂加劇。泛民對人不對事,凡事政治標籤為先,脫離實際議題、不顧民生民計,非理性、低劣化成為主流。政府建制支持的一律反對、政府建制反對的想辦法支持。比如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面對業界聯署要求支持加會成立創科局,竟然置若罔聞;版權修訂條例草案時,也不顧業界心聲,夾硬找理由轉軚由支持變反對。
議員議政的非理性、劣質化,導致不少人覺得議會無用、脫離實際,給激進本土分離派產生孕育了土壤,政府施政迎來更嚴峻挑戰。
反對派應拒盲反做建設性批判者
上述種種惡果,難道把劣質民主帶入議會的泛民政客真的一點兒責任都沒有?管治問題只是政府的責任?政府是自找煩惱的麻煩製造者?
誠然,本港政制是有不足之處,但這絕不是某些泛民政客可以肆意為禍的理由。香港是自由社會,「一國兩制」和基本法都允許反對派的存在。但就算當反對派,也應該是理性、立足本土、以事論事、以服務市民為己任,做個有建設性的批判者,絕不是只會政治抽水、為反而反、有破壞無建設的盲反派。
否則管治失效、社會撕裂,全港市民都要為劣質政治埋單。屆時泛民也無着數可言,君不見其所縱容的激進本土派興起後,正一步一步蠶食傳統泛民生存空間嗎?
當然,良性管治也並非完全是泛民的責任,政府、建制派也責無旁貸。核心就是去劣質化、恢復理性,讓搗亂香港者無處遁形,讓建設香港者得到應有尊重。
歸根結柢一句話,「走建設性的路,香港才有出路」。如董建華所說,「政府及各政黨多走一步,立法會減少拉布、內耗,香港人團結,才能讓管治重回正軌,政治困局也迎刃而解。」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2016年06月16日
原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