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
另立小山頭情況在香港政圈十分普遍,是香港特色,也是政治困局的突出體現。
舉其大者:民主黨在二○一○年政改一役因為有人不滿「超級區議員」這個安排,生出個新民主同盟。
二○一三年佔中三子冒起,號令天下,過了一年多,佔中爆發及落幕後,又生出青年新政、香港眾志、香港列陣等,佔中三子靠邊站。與此同時本土思潮興起,小組織又紛紛另立山頭,本土民主前線、小麗教室以至香港民族黨等,各有各的小老闆,即時成為公眾人物。學聯在佔中時領盡風騷,但佔中慘敗,並受拆大台的餘韻所影響,於是學聯瓦解。
要另立小山頭,必須有自己的旗幟,招牌上必須有個「新」字,因此這些政治「新X記」的訴求也愈走愈新,也就是愈來愈走偏鋒。偏激的不是政策,因為建議政策太難,於是武的有建議扔磚頭、有勇武抗爭、有說暴力抗爭無底線;文的鼓吹分離和獨立。這些人名義上都是泛民/爭取民主,但誰也不服誰,肯定不服泛民老餅。支聯會攪六四集會,各個小山頭又各立名目攪集會。這就是撕裂。
泛民經常要特首為「社會撕裂」負責,那麼特首也要為泛民之間這些撕裂負責?山頭愈來愈多,老闆愈來愈少,主張愈來愈激,為甚麼?道理很簡單。一是政治人物(尤其泛民)太自我,誰也不服誰,只有主張,沒有協調,只有堅持,不懂妥協;二是立法會的多議席比例代表制,讓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得票率的候選人也可以當選,當選後薪水和津貼都十分誘人,金錢誘因極大。如果全港分七十個選區,每區只有一個議席,最高票的一人當選,會這樣嗎?
民主是個好東西,但碎片化的民主,只會是山寨王們的好東西。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 2016年06月13日
原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