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思索的政治抽水
不假思索的政治抽水

政府公布最新的選民人數,全港地區直選選民人數達377 萬,新登記的選民有17 萬。報章大幅報道之餘,一些政治人物則以條件反射式來「抽水」。《明報》報道,民主黨的劉慧卿關注61歲或以上選民人數較上屆增逾兩成,稱會用「放大鏡」去看「異常增長」情况;而陳志全就形容,從數字上反映,年輕人受感召登記的意欲,不及建制動員的力量。這些「抽水」方式,借用一句成語「不假思索」,大概可以作為最貼切的形容。

選民結構合情合理

其實劉慧卿不必用上放大鏡,只需用一部最簡單的四則運算計數機去計一計,那就一清二楚。本文附上3個附表,只需用口前先用一下腦,稍為仔細比較一下,就會發覺選民的結構,是合情合理。

劉慧卿的問題,其實連計數機也不必用,請她拿自己的身分證來看一下就可知大概。劉慧卿是立法會議員,是公眾人物,所以年齡不是秘密。劉議員今年是64歲,4年前是60歲。61歲以上多了約兩成選民,其中一位就是她本人,其他的就是跟劉議員一樣,在二戰後在港出生又或者當時移居香港的人士。

在討論這些數字之前,先要搞清楚基本的常識和概念。不同年齡段的選民增加和新登記選民兩者的概念並不一樣。新登記選民,是之前從未成為登記選民又或者失去選民身分的人士,而在過去一年作出第一次又或者重新登記成為選民,關鍵是身分上由非選民成為選民的改變,其人數是17萬。而劉慧卿和陳志全所講的長者選民增加,其實不是新登記選民的增加,而是像劉慧卿議員一樣,4年過去,年齡由60變成64,原本歸類於由51到60,改為放到61到70,又或者71以上。劉慧卿仍然是選民,身分沒有改變,而只是天增歲月人增壽,又或者歲月催人罷了。這個改變,是香港人口老化的結果。再用簡單一點、易明一點的語言來解釋,就是在2016 年61 歲以上的香港居住人口,比起2012年時多,歲月催人呀!劉慧卿和陳志全議員真正關心的,應該是在過去一年新登記的選民,也就是那17萬人。既然如此,那就請看那17萬新增選民的結構和分類,而不是那377萬全體選民和4年前的年齡變化。本人之前已經用了最淺白易明的語言來解釋,劉、陳兩位真的再搞不清楚,本人亦愛莫能助了!

表1就是由選舉事務處公布的2016年地區直選新登記選民年齡分佈。新登記最多的是18至20歲,儘管只有3個年齡,但都有4萬人。之後每個5年的年齡段的新登記選民都逐步減少,到66 至70 歲的只有4501人;71歲以上的因為不再設上限,所以人數就增加了5800 多人。這種按年齡增加而遞減的現象是非常合理,因為選民總數是累積的,年齡愈長,居港愈久,遇上的選民登記機會愈多,至今仍是漏網之魚自然愈少。所以陳志全所講年輕人登記意欲不及建制的動員力,就是「不假思索」,又或不明白什麼是「歲月催人」。當然,明報當日的標題,其實也有一點點含混,當日標題是〈立選選民多30 萬長者增年輕人跌〉。這兩句標題,其實應該指不同的東西,前者是把2016年和2012年的選民數目相比,是增加30萬;但後者「老增少跌」,則不是指增加的那30萬,而是指全部377萬選民的年齡分佈。人口老化,香港人口中位數由2012年的42歲,增加到2016年的43.4歲,就是「老增少跌」最簡單的指標了。

如果把直選選民數字,跟香港居住人口的數字比一比,其增幅變化,除21到30歲這一欄之外,其餘幾乎是完全同步增減。20 至29 歲的人口,2015 年比2012年減少3.2%(表2),但接近的年齡段,21到30歲的選民則升了近一成半。這當然可以「不假思索」地拿來反證陳志全所講年輕人登記意欲低,但如果想深一層的話,其實可以歸因於選舉事務處在2011年之後加大力度,在年輕人領取成年身分證時同步進行選民登記,而令到今年21到30歲的選民有所增加。

看完本文3個附表,用一部計算機計一計,相信不必出動放大鏡或者顯微鏡了!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6年06月08日

原圖:taikungpao, 立法會視頻截圖, 明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