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論(methodology)裏其中一種手段是詭辯學。詭辯是歪曲的論證,詭辯者以大堆似是而非的「根據」迷惑聽眾,手法包括「人身攻擊」和「以人為據」等等,前者是用謾罵攻擊目標人物,代替具體論據;後者是先對目標人物個人作出評價,再偷換成對他的言論行為的評價。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反建制派議員把這兩度板斧舞得天花亂墜。
張德江的行程公布之初,官方媒體闡述張不會與反對派直接對話,直至稍後才表示會有40分鐘面談,並邀請4名相對有代表性的反對派議員出席;4人的態度亦由開始的拒絕到軟化,最後全部出席。中央以至主流反對派的態度轉變可向香港社會傳達出正面的訊息,雙方若能坦誠溝通,並建立可持續的溝通機制,無論對香港的政制發展,還是經濟民生,都有益、有建設性。
如此難得的溝通機會,反對派議員們除了提到政改、港是會議等尚可理性探討的問題外,還提出「換特首」之說。何秀蘭把梁振英歸咎為社會撕裂的源頭,因為他「撩交嗌」,令人難以置信她是在參加一場嚴肅會面,反更像市井之徒的謾罵;劉慧卿說換了梁振英就不會有人提港獨,毫無邏輯理據可言,依然一派「老娘說了就是」的態度;梁家傑指梁振英破壞「一國兩制」,令香港出現港獨及勇武抗爭思潮,一位大律師把暴亂違法美化為勇武,能不令人擲筆三嘆。
中央官員接見反對派議員,任何訴求都可以提出,但必須出諸具體理據,而不是一小撮人叫囂着不喜歡就可以。莫說特首,即使是一家小型公司撤換總裁,亦要有理有據。迄今,反對派對梁振英的指摘無非就是一大籮形容詞和虛有詞彙,如「撕裂」、「賣港」等等,「撩交嗌」一說更是「經典」,甚有周星馳風格。
至於何出此言、有什麼具體的罪名罪狀,則留待聽眾自行解讀可也。反對派指控梁振英賣港,不知叫停雙非孕婦來港分娩、改深圳戶口的「一簽多行」、限制攜帶出境奶粉的數量、增加非本地人買樓印花稅等等,是否足夠成為梁振英賣港的罪證。更無辜的是,早於2012年初梁振英尚未上台,已有組織遊行要求他下台;尚未有權,又何來問責。
回歸以來,反對派提出「換特首」已不是第一次。從董建華、曾蔭權再到梁振英,每一任特首都被反對派要求下台;每一次,反對派的架勢都是只要換一位新特首,反對聲音就會消停,一切都好商量。但19年來,先後換上3位特首,香港非但沒有等到反政府的聲音減弱,反而見證了反對派在暴力行動上日趨激烈,更變本加厲,鼓吹港獨,要把香港從國家分裂出來。港人若能分清詭辯的是非,香港還有救,否則就如張德江所言,一起「埋單」好了。
原文轉載自《經濟日報》5月20日
原圖:Stheadin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