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江委員長作為主管香港事務的國家最高層級的領導人,十八大後首次訪港,選擇時機並非傳統的七一回歸紀念日之類的節慶日,而是「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這裏面傳遞出來的強烈訊息是中央希望香港能夠切實把握住「一帶一路」帶來的歷史機遇。
如果回顧兩個月前張德江在北京會見港區人大代表時的講話,更加可以理解領導人對香港的期望和擔憂。張德江當時明確指出:「香港的地位來源於經濟,不應將經濟問題泛政治化」,並特別提醒香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一個城市的發展「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香港自開埠以來,正是充分把握了一次次寶貴的經濟發展機遇,才在國際舞台上獲得了突出的地位。尤其是在內地經濟形勢變化的過程中,香港始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通過發展「轉口港」、扮演「窗口」角色,以及作為內地企業上市和「走出去」的重要平台,香港不僅贏得了「亞洲四小龍」的美譽,更發展成為了國際性的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
傳統優勢正在下降
但應該看到,隨着世界格局的變化和內地的全面開放,香港的傳統優勢正在下降。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介的地位已經受到很大挑戰,航運業中傳統的貨櫃碼頭業務在世界的排名不斷下滑,面臨很大的轉型壓力。就連香港最引以為傲的金融業,競爭對手也愈來愈多。倫敦、新加坡和台灣都在積極爭取離岸人民幣業務。雖然香港尚能保持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但其他幾個地方的增長速度要比香港快得多。
加上近年香港社會瀰漫着愈來愈濃厚的泛政治化氣氛,導致社會撕裂。在一些政治人物不理性的處理手段下,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議題失焦,特區政府以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的政策常常無法順利推行,白白浪費了香港寶貴的發展時機;在社會層面,近年更是出現了包括「佔中」、旺角暴動在內政治活動,損害了香港社會引以為傲的法治精神。
香港未來的地位是進一步提升,還是沉淪下去,取決於香港在新的時代中能否把握住自己的機會。而香港現在又面臨一個風雲變換的時代,這個時代正在見證國際經濟與政治格局發生的深刻變革。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一帶一路」戰略正是中國謀劃大格局的大手筆。
縱觀過去兩百年,世界政經格局發生過幾次大的變化。從一八一五年維也納體系到二戰之前,世界格局是西方多個列強相爭的時代。二戰後的世界格局逐漸發展為東西方陣營的對立,後來又逐漸發展為以美國為主導。但隨着三十多年來中國的快速發展,影響力已然達到了「中國牽一發世界便要動全身」的程度。
然而現有世界秩序格局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崛起的現實並不匹配。中國有責任促進世界秩序的改革並有理由爭取符合其經濟發展地位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一帶一路」戰略正是中國施展領導力,推動世界管理體系變革和開啟新時代的一次主動作為。
「一帶一路」是國家當下最宏大的發展戰略,對全國以至世界均有劃時代的意義。香港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歷史機遇,關係到香港這個「東方之珠」能不能繼續煥發光彩。如果抱着等「餵食送禮」的心態是不可能抓住機會的,必須拿出自己的方案主動對接國家戰略。
建設「知識科技人才基地」
特首梁振英曾指出香港要在「一帶一路」上扮演好「超級連繫人」。要做好「超級連繫人」這個角色,香港現階段要先從以下四方面搭好「戲台」。
首先,國家推動「一帶一路」過程中,通過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銀行、金磚銀行、上海合作組織銀行等機構,對各國的合作項目給予資金支持。香港應積極參與這些機構的籌組與營運,爭取將有關資金運作、市場營運的部門落戶,發揮香港專業人才與商業服務的優勢。
第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股票市場發展蓬勃,但債券市場則未成熟。將來,「一帶一路」區域投資巨大,中國對外投資須在國際市場融資,外國要與中國合作亦有融資需要。香港可藉此機會爭取國家支持,成為沿綫項目的中外政府、企業的主要債券發行地,優化目前「強股票、弱債券」的金融市場,同時可以藉此拓寬在港離岸人民幣用途,壯大市場。
第三,香港企業與專業人才,國際經驗豐富,熟悉很多國家的文化、經濟、投資貿易情況,且有廣泛的人脈網絡,可藉「一帶一路」的機會在國際市場發揮才能。然而,過往由於缺乏資訊交流,香港人才庫沒法跟國家戰略配對起來;未來有需要就此搭建交流機制,將國家「一帶一路」的項目庫,企業「走出去」投資意向的訊息,與香港企業、人才在對外投資經商的經驗、可提供的服務等方面的訊息配對。
最後,香港可以「外向型高科技企業」為重點,以簡便的稅制、環境吸引國際高端科技人才,同時配合珠三角現有眾多世界級高新科技公司的產業機制,以「產、學、研」合作為模式建設「知識科技人才基地」。基地未來配合「一帶一路」走出去的戰略,將可為本港創新科技人才帶來更宏大的發展空間。
張德江此次訪港,體現了國家的香港的期望。負責謀劃「一帶一路」發改委、央行、商務部、外交部高官也會在陪同前來為香港現場解劃國家戰略。「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能不能把握就看香港自己了。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5月17日
原圖:大公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