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自資高等教育學院,明德能繼續獨立營運下去,問題是在過去及可見將來,明德是否能做到收支平衡。由港大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接管,只是一個財務上的安排,並不是一個完美的解決問題方案。因HKU SPACE在過去的運作,確實累積了一定的儲備,可供明德過渡和應急。
還有,坊間有個美麗誤會,以為HKU SPACE長年學生人數眾多,應達可觀收入,可以用盈餘去協助明德解決財務問題。但實質上,自資學院舉辨的短期課程,近年來收入只可應付開支,不可能積存太大盈餘。
況且,港大轄下的另一自資高等教育學院 (HKU SPACE COMMUNITY COLLEGE),在港招生同時面對劇烈競爭和適齡學生下跌的因素,目前亦積極與大陸中介合作在國內招生。要了解香港高等教育的生態環境,就要回顧到2002年香港專上教育的變化。
2002年之前, 在香港學術領域,沒有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這概念。中學課程後更高一級的學術水平, 是由政府(UGC)資助的大學學位課程。其餘的文憑、先修文憑、高級文憑等課程,只被視為個別行業的專業訓練。
自2002 年一份由UGC發表、簡稱為Sutherland Report面世後,由各教資會資助院校(UGC-funded institutions)豁下的附屬機構所開辦的自資高等教育課程,便如雨後春荀般出現。
換言之,目前各大教資會資助院校轄下的Associate Degree,Top-up Degree 都是2002Sutherland Report而生。而政府也供應校址去鼓勵各UGC-funded大學去成立self-financed Community College。
香港發展自資高等教育的同一時期,也開始籌備成立資歷架構 (Qualification framework)。主要是當時香港已從輕工業經濟轉型為知識式經濟 (knowledge Economy) 有好一段時間,許多存在已久的行業,未有一套香港官方認可的專業資格,如美容業,飲食業等,以致行內服務質量水平良秀不薺。
到了2008年,資歷架構正式推出,架構共分7層,最基本的第一層是中三程度, 最高的第七層是博士學歷;中學畢業的是第三層。
至於高等教育方面,副學士及高級文憑屬第四層,學士學位屬第五層。明德舉辦的四年課程,原意是把屬資歷架構第三層的DSE學生提升到第五層。可是,若明德學生在這課程讀到一半,而因種種原因無法完成的話,他們的學術資歷不會因已讀了頭二年課程、而達到第四層資歷, 而是仍在DSE 所屬的第三層。
萬一遇到上述情況,學生若懂得為自己打算,便應帶著在明德已修讀的學分,向其他自資學位課程的院校申請轉學,完成學位課程後才能取得第五層資歷。 換言之,筆者認為港大專業進修學院如並未能具體地提出確實的保證,去承諾明德學生能如當初計劃,入讀四年學位課程,以取得資歷架構第五層的學歷。政府應藉著距離九月份新學年開始,還有數月時間,要事不宜遲向明德學生伸出援手,主導協調明德學生從其他途徑完成資歷架構第五層的學歷。
原圖:廖添誠facebook
明德風波: 高等教育知多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