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作者為齊以晴/資深傳媒人
所謂「天有不測之風雲」,昨日早上一場飄忽不定的滂沱大雨,令到不少趕上學的中、小學生「衣衫盡濕」,甚為狼狽,愛護心切的家長們自然「肉赤」。最後,肩負訊息發佈者的天文台和「政治」決策者的教育局,再次成為眾矢之的。
有學生和家長質問天文台,為何早上7點35分,適逢上學高峰時間,才發出紅色暴雨警告訊號;又有人怒斥教育局,為何「紅雨」後十分鐘,才公布停課消息,太過「後知後覺」了。後續發展當然更「令人憤怒」,有學生抵達學校後,被通知停課要折返回家;若選擇留校的,不好意思,中午飯盒「無著落」。今次事件,外界矛頭直指教育局,有人即時提議「紅雨」和「停課」消息應同步發放,更有教育界指出,即使同步發放,學校都不夠時間啟動應急系統,促請政府部門「人性化」,索性建立一個新機制,由「黃雨」轉做「紅雨」期間,即「黃雨」落得「好利害」時,已經講明「將會停課」,一切便好辦事了。
筆者聽了又聽,也沒攪清楚,這教育界人士所謂「黃雨落得好利害」是如何釐定呢?未轉「紅雨」前,已經要預告發出停課通知,也想請問該怎樣釐定呢?不依科學數據、只依感覺,難道這又是負責任表現嗎?
還記得今次事件,有居住在紅磡的朋友指,紅雨期間,當區很平靜,一滴雨也沒有,但家住屯門的另一友人,就喊著整個上午都傾盤大雨,同一個的「紅雨」天空下,不同區域的人,都遇上截然不同、天淵之別的天氣情況,如果教育局真的好像那教育界人士所說,未轉紅雨前就「判斷」到將近停課,訊息出街後,又會否引來不同區域的市民指罵呢?又或如果以為「橫風橫雨」,最終「無風無浪」,「紅雨」不成,大家又會否大鬧教育局「狼來了」?
無錯,任何制度,都有改善的空間,但撫心自問,瞬間變化的天雨,我們只可以依靠科學數據,以硬制度,配合軟手腕;現時根據科學數據去做決定,教育局、天文台都經常成為被指罵對象,一旦改變遊戲規則,在沒有數據支持下「人為地」去做判斷,想必「次次被揼」難以避免,想深一層,究竟大家想真正解決問題抑或故亂找人「孭飛」呢?
學生在風雨中何去何從,除了政府有責,學校、家長也可分擔責任。按教育局指引,校方有一定彈性處理的空間,如深水埗英華小學就做到「勇敢擔當,學生為本」,昨天眼見大部分學生已回校,即使停課生效,仍如常上課,雖然一度引起家長質疑,但解釋過後,始終獲得認同。而身為家長,更加責無旁貸,視乎實際情況安排子女上課或告假。
俗語說「人定勝天」,只要各持份者願多行一步,互相體諒,相信問題必定迎刃而解。
原圖:stheadlin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