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民趕錯客 旅業零售坎坷
暴民趕錯客 旅業零售坎坷

「五.一」小黃金周剛剛結束,旅遊業近日又成熱話。訪港內地客數字雖意外超出預期,但明顯未釋除業界對前景憂慮。反水貨示威死灰復燃、團體客持續下跌,業界紛紛抱怨旺丁不旺財。一邊呼籲停止趕客行為,一邊憂慮進一步打擊訪港意欲,有人甚至提出要恢復深圳居民「一周一行」至「一簽多行」,刺激遊客增長。

能否吸優質客還看「心理容量」

政壇高人推斷,「一周一行」問題基本不用討論。「一周一行」是行政長官梁振英為打擊水貨活動氾濫,辛苦用十個月時間,向中央政府爭取得來的利民新政。經過舊簽證一年緩衝期,政策現在才算全面實施,怎麼可能剛開始就叫停?至於對遊客增長的憂慮,政壇高人稱,香港其實並不愁客源,內地多個發達的二綫城市如山東青島、山西太原等,擁有較高質素的過夜旅客客源,都想爭取自由行。但政府難以啟動,除了考慮本港實際接待能力,最重要還是市民的「心理容量」。

行政長官梁振英日前出席一個中學生多角度辯論比賽,與學生對談旅遊業發展時,就提到「心理容量」,他說:「香港人的心,能裝下幾多旅客。」「香港內部要處理好心理問題,要想好幾多旅客是太多,幾多是太少,要接待多少外來客人,而不是『踢篋』或『拖篋』等『行為藝術』來表現出我們不歡迎旅客。」政府正因為憂慮市民不能承受過多旅客,民生利益或受到影響,才遲遲未在拓展內地客源上有明顯舉動。

然而,隨着本港經濟步入下滑期,失業人數上升,尤其是與遊客相關的旅遊消費業相繼有裁員消息傳出。政府面臨新的兩難,一面是關乎大量基層市民生計的旅遊零售業,一面是遊客過多或影響民生,因此特首口中的「心理容量」,的確需要社會更多關注,筆者認為,現時正好是合適時間,喚起市民對平衡經濟發展和民生需要的深入討論。

踢篋令香港淪趕客之都

本港近年一系列針對內地遊客的行為,如「驅蝗」、「反水貨客」、「鳩鳴」等,不少市民初時可能覺得與自己無關,一直不以為意,甚或認為趕走一些客人是好事,但事件逐步發酵到本港「好客之都」變了「趕客之都」,想趕的水貨客不跌反增,不想趕的優質客卻不想回頭!為大量基層提供工作崗位的旅遊零售業,終於出現令人憂心的局面。遊客數量減少,導致從業者收入大跌,大量無辜市民成了趕客行動的受害者。香港飲食業職工總會日前指,因近期市道疲弱,工會在四十多天內已收到十八家酒樓食肆結業的消息,涉及過千名員工,大家正擔心這是否一個開始?

各界好應該反思,香港作為國際旅遊都市,到底應該如何迎客,我們到底想留甚麼旅客?能裝得下幾多旅客?畢竟,只有我們的心能容得下,才能找到良方平衡民生與待客的需要,把社會憂慮的遊客減少、從業員失業、收入下降,以至旅客容量等問題,真真正正迎刃而解。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2016年5月5日

原圖:wenweip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