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長假期,就是我家小女兒寫信的時候。網絡年代,難得孩子仍願意拿起筆,給遙遠的友人寫封信,再跑去郵局磅重、貼郵票,然後回家日盼夜望,每天等郵差、候回信,做父母的,怎能不鼓勵?
孩子開始跟世界各地的筆友通訊,始於早年在網上發現的一個交友App,只要你輸入簡單資料,講明想找甚麼樣的筆友,有興趣的人就會follow你,然後你再挑合適的,私下交換地址,就可以開始以書信通訊。女兒通常找一些同齡孩子作筆友,偏遠如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羅地亞都有,最近還認識了一個突尼西亞中學生。
我問孩子,通常你們談甚麼?女兒給我看信,大都是說說彼此生活、近況,最有趣的,是經常有人向她問功課。
吓?問甚麼?我想大家跟我都有一樣疑問。
「問中文。」女兒說。
吓?我想你我反應都一樣。
原來,女兒的筆友中,有個波蘭女孩和一個突尼西亞女孩,在學校都有修中文科,難怪特別找個中國人筆友,為的就是可以多多練習。
地球上的偏遠小國都有人在學中文了,我們這個大國南大門小島的人,卻以不懂講寫中文為傲,向自己的語言文字打個交叉手說不。
可能因為小島島民自我感覺太良好,以為「香港」兩個字仍是國際馳名品牌,但女兒卻用找筆友的經驗告訴我殘酷事實。
當她第一次在網站post出「來自香港的某某找筆友」留言,幾乎一整個星期都沒人回應,直至她在簡介後面加了個字:China,求友邀約多到爆燈,原來,香港之所以巴閉,只是一場狐假虎威,別國人眼中,人家真箇識你老鼠,大家想結識的,其實是你背後的大國子民。
所以,當又有人搞甚麼主張建國的「香港民族黨」,我祝福他們,也希望他們快快行動,沒真正離開過中國,是不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多渺小。這道理,我十三歲的女兒,寫一封信,已經懂了。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2016年3月31日
原圖:chinatownedu.or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