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正/香港菁英會會員
香港在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方面還處於摸索階段,不知該優先往哪個方向發展,筆者建議可發展移動支付,採用機器學習與認知計算來分析金融資料,軟件方面的電子貨幣及區塊鏈技術,以及發展大數據分析。
面對金融科技的衝擊,最危險的其實不是銀行業,而是保險、證券業。金融科技將對基礎架構、提供服務的方式以及消費行為帶來巨大改變。在支付領域,香港仍未通過完整的第三方支付法例,其實可參照外國把申請作為第三方支付的機構設定較高的門檻,使其可先試先行,再慢慢把門檻降低。反觀中國,在支付領域如火如荼發展,幾乎甚麼都可以使用移動支付。就以內地遊客來港為例,原本這些遊客是香港的一大商機,現在他們來港消費,錢卻沒有留在香港,因為就連旅程中的支付也可以直接做境外支付,最後這些花費都回流到內地。
在金融資料分析上,分析所有資料,將消費者資訊如年齡、背景、收入、貸款等做出報表,這是過去的做法,而現在的機器學習及大數據分析可以預測客戶的下一步消費需求,如區別出存款客戶、貸款客戶、保險客戶及證券客戶的不同需求,並提供下一步消費建議。
以目前發展局勢來看,銀行既有服務包括存貸、保險、證券、期貨,都開始從實體金融服務轉成虛擬服務,將來若要開戶或匯款,可以藉生物識別如指紋、聲紋來做身份辨識,就能直接透過手機來完成。基於各種金融創新,最先受到衝擊的將是利潤最大且最不符合客戶期望的服務,例如買基金的高手續費、貸款高利息、存款利率太低,這些與消費者利益衝突的服務,都將首當其衝被金融創新服務替代。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 2016年3月30日
原圖:hktdc.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