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香港菁英會會員張思穎
最近發生了多宗學生因讀書壓力過大而輕生的悲劇。老師的壓迫督促、家人的不理解、社會紛擾等因素,令學生在負面思想裏背負着沉重壓力,對於他們日後成長和工作帶來很大影響,教育局絕對有必要檢討現行政策,教育學生面對逆境能力。
根據當局有關二十四歲以下青年自殺死亡的資料,從一二年至一四年,青年自殺死亡的個案分別是七十六宗、六十九宗及四十九宗,有下降趨勢。但踏入今年,社會持續出現多宗學生自殺個案,令人擔憂。也許,除了學業壓力,社會上有關TSA操練、網絡和社交媒體大肆報道學生輕生,某程度上令青年自我了斷生命的風氣蔓延。外界應多給予鼓勵,支持學生愛惜生命,告訴他們讀書求成長而非求分數。
自殺趨年輕化,教育局除了應在中學時加強學生輔導課程外,也應在小學課程強化生命教育,向老師提供識別學生自殺傾向及處理學生情緒困擾的課程。青年在不同成長階段會遇到不同挫敗,建議教育局針對不同階段的青年和校長、老師進行學童心理危機培訓和精神輔導,確保學生在愉快的心境下學習和成長。同時,建議學校建立機制,讓老師除了教學和進修,在其他情況下,如舉辦課外活動、處理行政工作等,應有合理人員編排,增加人手,減輕老師壓力,從而讓老師有更多時間紓緩學生或因受老師的精神壓力而引起的負面情緒。
家長也應多包容愛護子女,不要盲目要求子女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宜按子女的興趣和能力選擇他們喜愛的有益活動。為了下一代開心成長,社會需要大家的愛、鼓勵和包容,讓孩子積極面對人生。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2016年3月19日
原圖:bastillepos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