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不等同港獨
本土不等同港獨

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再次鼓吹港獨。有反建制議員歸咎政府在施政管治方面不尊重民意,導致不少年輕人支持本土思潮;早前的旺角暴亂,在部分媒體和政客的引導下,亦有人把責任歸咎於特區政府的管治問題。背後無論是政治鬥爭,或是社會問題引致的香港本土意識,內地與香港的矛盾是一個不可不提的因素;有人甚至利用這種原本屬於正常存在的矛盾,發酵成香港獨立的言論。

國家開放僅三數十年,經濟高速增長,在社會公義以至國人文明生活方面確實仍有滯後,但總體向好向上是共見的,否則國內難有現在的安定繁榮。遺憾的是,香港小部分人未能跟上現實,依然戴着「大躍進」、「文革」的有色眼鏡看內地,把內地一切人與事都妖魔化。

另一方面,面對內地的激烈競爭,年輕人首當其衝,在洪流中逆水而行,感到向上游的機會渺茫,致使憎恨內地的競爭對手,更直接影響國民身份的認同,於是對一切關於中港合作,或是影響舊日香港文化的發展,必然奮起抗議;加上部分媒體的誇大報道,政客的不實描述,也令年輕人一早關閉大門,拒絕接收任何正面消息,遑論理性面對。

近年年輕人在不少政治事件和社會運動中多了一份自覺,有跡可尋,亦可理解;就以保衞皇后碼頭、菜園村、高鐵發展、普選特首、噓國歌等事件為例,當中都瀰漫濃厚的本土意識,他們對融入內地文化極為抗拒,漸漸形成極端本土價值,套上敵我對立情緒,對香港人這個身份更為看重,甚至希望堵住內地文化流入。

不過,文化差異以至文化矛盾,不應也不能構成獨立的藉口。「中國」與「香港」絕對不是兩個對立的概念,文化是互相影響、互相借鑑的,今天的香港文化,糅合了西方文化、廣東文化、客家文化、上海文化等等;飲食、習俗和語言都相互融滙而形成現狀。今天的廣東話中,就有不少詞彙是直接由英語音譯而來的,同時也滲雜了一些各地如閔吳語系的方言。語言和文化,從來都不會墨守成規,靜止不變。

保護本土文化自然重要,若然沒有寬廣的胸懷與開放的心,一味只是守住自己屋前的一畝三分地,何不移民北韓?何況本土意識並非香港獨家專利,世界各地都一樣存在本土文化。美國固然包容亞菲拉裔社區擁有自身文化,內地各省、市、鎮、鄉等不同的文化,更是因差異而生姿采,若各自獨立,恐怕聯合國會多千萬個成員國。今天港獨的主張以本土意識作幌子,完全缺乏理據論述,也罔顧絕大多數人的意願和現實條件,不過是「堅離地」的想法而已。只要分清本土與港獨沒有必然的關係,星星之火不會燎原。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2016年3月18日

原圖:bastillepost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