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長者的願望清單
未來長者的願望清單

資訊科技總讓人聯想到年輕人,因為行業中大多是年輕人,但想想,全球人口老化已經降臨:世衛去年的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有9億人年屆60歲或以上,2030年會增長到14億。香港在未來20年的人口老化也會最急速,政府統計處早已預測,65歲或以上的長者比例會由2014年的15%,到2024年升至23%,在2034年更進一步上升至三成。看到這些資料,想想20年後自己也成為「新進」長者,不禁思考自己和同輩的未來。

由於香港醫療服務卓越,我們的平均預期壽命持續增加:在2014年,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81歲,而女性則為87歲,預期壽命會愈來愈長。放眼四週,不少年屆80的「老友記」也精力充沛、行動敏捷。要怎樣為愈來愈龐大的銀髪族打造更合適的生活——不單舒適,也要有自主、有樂趣、有尊嚴,這是一個大巿場,也是未來產業的其中一個大方向。
在此和大家分享我這個未來長者在「住」和「行」方面的願望清單(wish list):

機械人協助起居生活

歐洲是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地方之一,現時65歲以上長者的市場價值估計超過三萬億歐元(約二十五萬億港元)。歐盟其中一個目標,是希望把長者健康的時間額外增加兩年。人人都知,長壽也需健康好,這也可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資訊科技,包括智能機械人、感應器、物聯網等早已被歐盟認定為應對問題的關鍵,甚至可轉危為機。

早前在歐盟旗下的「歐洲數碼議程」(Digital Agenda for Europe)網站看到一個有趣的試驗項目,參與的是一位94歲的獨居長者Nonna。她熱愛寫作,有一個智能機械人(她叫它Mr Robin)作伴,配合屋內一個感應器網絡運作。Mr Robin一身兼數職,既是保安——例如大門或窗戶無故開啟會發出訊號;也是醫護——會定時量度Nonna的血壓、血糖水平等,並傳輸給醫生,讓他們監察她的健康狀況;亦是她的視像電話,讓她可和醫生定期通話,確保她的獨居生活應付自如。這樣,小量醫療人員便可照顧大批長者。

這個構思不錯,可是我仍未滿意,最好我的機械人能夠「出得廳堂」如日本的娛樂機械人Pepper,能歌善舞講冷笑話,又懂得和我討論創業點子及社會事務;同時「入得廚房」如英國的廚房機械人Moley,既有廚神的奇技,煮完九大簋大宴親朋後,更會把廚房自動清理乾淨……如果每天能夠因應我近期的健康狀況(如太寒、太燥或血壓太低)而烹調餸菜就更理想了。

感應器針對駕車疲倦問題

隨著生理與心理的衰老,許多長者逐漸深居簡出,因此容易感到孤單,上網保持對外聯繋固然必要,但能夠繼續駕車外出和親友飮茶吃飯,甚至讓我繼續透過ICT推動環保、教育、醫療等工作就更有意義了!

根據《紐約時報》分析,在過去廿多年,美國65至74歲的長者的消費(扣除通賬後)有18%的增長,反而其他年齡群組卻因金融海嘯而沒有寸進。不過,汽車業對這群中堅顧客暫時未見太在意,設計方面僅在加裝感應器提醒汽車「過界」、盲點警報器和後備攝錄機等而已。

長者反應一般較遲緩也易疲倦,最近有德國公司設計了一款感應器,一旦發現司機在把持軚盤的力度和位置有異常,便可以透過顫動座椅或發出聲響吵醒司機;同時,積架和平治等車廠也特別設計針對解決駕駛者疲倦問題的汽車。

更理想的是,透過運用眼球追蹤、虛擬現實及腦電波感應等技術,一旦偵測到駕駛者身體狀況(如腦電波、血糖)有異,汽車可以迅即進入自動駕駛狀態,並把乘客安全送抵目的地;情況嚴重時可以代為通知醫護人員。正如前文談論過,無人駕駛汽車仍在發展,我希望十多二十年後技術會更成熟。

最近看到一位日本年輕人為患上腦退化症外祖父的一個設計,非常喜歡:它是以藍芽連接智能電話的感應襪子,使用者睡覺前穿上,萬一對方離開睡床太遠,智能電話就會響起,通知照顧者。這使長者不易走失,也使照顧者得以安寢。這樣美好的設計全因發明者有心、有能力,肯仔細留意身邊長者和照顧者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種種問題,然後運用創新科技去解決。

有心有能力的年輕人我遇過很多,因此我對20年後進入「長者」這個階段滿有期待。年輕人,你有份主宰我們的幸福,請加一把勁,為長者、為世界締造更美好的未來。

原文轉載自《信報》2016年3月16日

原圖:bastillepost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