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黃大仙區議員莫健榮
最近港人聽到傳媒提及最多的可能是「本土」一詞,部分巿民會聯想起本土派參與的旺角街頭流血暴亂,亦想起從「本土派」中搜出的各種攻擊性武器和危險化學品,有巿民聞「本土」色變。
發表《財政預算案》時,曾俊華司長表達對港足支持,並以球賽和粵語金曲作期許,這種本土味的表現被視為「香港仔」。曾俊華同時批評本土派提倡的「勇武」實際是暴力,不是「真本土」和符合香港價值。他表達作為香港人是本土人,愛香港有本土情懷理所當然。本土這詞不應被「本土派」作藉口壟斷以達其政治目的。
建設性力量令社會前進
他過去回應香港出現本土意識時指這是對本身身份、傳統和文化,有着強烈的感情和自豪感,這份深厚情感可以團結成一股正面、具建設性的力量,令香港變得更好,而絕對不至於是一種封閉式、消極,甚至具破壞性的保護主義。內地人喜愛香港文化,全國各大中城巿不難發現港式茶餐廳,港式小食、奶茶和多士亦受內地同胞歡迎。香港本土歌星、藝人和港產電影近年積極開拓內地巿場,在CEPA支持下去年單在廣東港產片就有四十億票房。可見,推廣香港本土文化不等於和內地對立,利用「本土」也可做多些生意和帶來更多商機。
香港獨特的本土文化同樣吸引內地和世界各地遊客,反而「本土派」仇內排外,發起一連串所謂「驅蝗」、「光復行動」等,辱罵和歧視遊客,充斥語言和肢體暴力,這是否有違香港提倡的好客之道和文明開放的國際旅遊城巿形象,這又是否代表真正本土文化?
「本土派」的行徑並不是真正愛香港,暴力事件傷害本土港人,排外行動損害本地利益。我們一向守護的本土價值是和平、理性、非暴力。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巿,成功元素是包容和文化多元,現時「本土派」暴力、極端、排外是不代表「真本土」。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16年3月10日
原圖:bastillepost
評論